他對自己的能力有十足的信心,也因此不願意隻拿20的提成。
張道奇之所以會提出疑問,是沒想到老板的底氣這麼足。
他之前在彆的公司做項目,最高的回報率也才25。
而現在,他要負責的是一整支基金,采用的是本金優先返還的利潤計算方式。
想讓整體基金的回報率保持高位,難度比單個項目大得多,他心裡沒底。
張嘉俊雖然自信能力強,但也不敢打包票,確保整支基金的回報率能長期維持在20以上。
正如老板所說,整個港島,能有15以上回報的基金都不到一成。
20以上的,更是鳳毛麟角。
至於30、40?甚至更高?聽上去像是神話。
但這些難題在秦迪眼裡不算什麼。
他清楚自己的“能力”,放在國際金融圈也是頂尖水準。
如今在這個港島市場,他就像一個開了掛的玩家,無所顧忌。
更彆說背後還有係統支持。
投資眼解決不了的事,係統也能搞定。
所以他對基金回報率的穩定性,有十足的把握。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還和普通基金一樣隻拿20的提成,那就太傻了。
他不是慈善家,不會把到手的利潤輕易送人。
他知道自己的優勢在哪,也清楚這些“外掛”的價值。
彆人不知道,但他自己必須正視。
彆誤會,他可不是什麼救世主,會無私地帶著大家一起發財。
就算要幫彆人賺點錢,也得從他們身上狠狠賺一筆才行。
他這樣做,確實是為了拓展人脈,提升自己的圈子影響力。
但絕不代表他會白白送錢給彆人。
要當什麼散財童子、散財觀音,甚至是散財聖母,那不是他的風格。
“升米恩,鬥米仇”,這句話很有道理。
在幫彆人賺錢的同時,也要在手續費和分成上多撈一筆,這樣那些有錢人才會真正重視你。
現在完全是賣方市場,隻要你把規則講清楚,自然有人排隊送錢來投。
在懂行的人眼裡,這種階梯式分層製度,反而是秦迪底氣的一種表現。
要是心裡沒底,誰敢製定這麼“狠”的條款?
更彆說秦迪已經重生兩個月了。
他的名聲,早就傳遍了整個港島。
“華商第一人”、“股神”這兩個頭銜,不是白叫的。
光憑這兩個稱號,第一批募資的額度就能被搶爆。
所以在秦迪看來,資金根本不是問題。
張道奇的擔心,其實完全是多慮了。他還沒真正理解秦迪的能力,才會問出這種問題。
“放心吧,這件事我會親自指導你們操作。”秦迪察覺到自己剛才語氣有點冷,便笑了笑,緩和氣氛說道。
聽到老板這句話,張道奇和張嘉俊都鬆了口氣,臉上也露出了笑容。
有老板親自出手,有“股神”坐鎮,他們的壓力自然小了不少。
說白了,他們當初加入福德證券,就是衝著秦迪來的。
要不是為了跟著股神乾,誰願意跳槽?
還不是覺得跟著秦迪,未來更值得期待?能學到更多東西?
嗬嗬……這一點,他們可能想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