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後世的時代華納,它是米國六大傳媒巨頭之一,擁有全國超過百分之十五的傳媒資源,是世界五百強企業,影響力極為深遠。
這家傳媒巨頭的業務遍布出版、電影、電視等多個領域,旗下囊括《時代周刊》、體育畫報、《財富》雜誌、生活雜誌、特納電視網、n、hbo、dc漫畫公司、華納兄弟等全球知名媒體,每一項都舉足輕重。
其中,《時代周刊》和《財富》雜誌更是無人不知的國際大刊,權威性極高。
當然,這個時候的時代華納還沒有前世那般強大。
以秦迪目前的財力,若想參股甚至施加影響,並非不可能。
但他無法將這些媒體全部買下。
不是他不願。
而是現實不允許。
歸根結底,那些東西都在白皮鬼佬手裡。
而這些資源早已成為魷魚人用於政治博弈和利益交易的工具,根本不會對外出售。
再說當時已經崛起的傳媒大亨默多克。他身為白人,為了拿下米國的媒體資源,硬是換了米國國籍。即便如此,用了二十多年,也無法完全洗去“外國人”的標簽。
到了2025年,依舊有人高喊福克斯不是米國企業,要將新聞集團踢出米國。
一個與米國人文化相近的白人尚且如此艱難。
秦迪,一個出身港島的華人,想在這條路上走通,難度隻會有過之而無不及。
既然買不到,那就隻能自己乾。
除了報紙和電視台之外,他決定打造一本屬於自己的雜誌,進一步夯實傳媒帝國的根基。
要辦有分量的報紙,自然會想到模仿對象——《時代周刊》和《財富》。
在兩者之中,《時代周刊》是米國三大時政周刊之一,報道覆蓋廣泛,對國際大事有著深遠影響。
模仿它,雖然理想很豐滿,但現實太骨感,投入大、周期長,眼下根本不現實。
而《財富》雜誌則聚焦經濟領域,自195年起推出全球500強榜單,影響力巨大,與《商業周刊》《福布斯》《經濟學人》並列為財經四大刊。
辦一本財經類雜誌,不僅有助於反哺報紙業務,還能穩固華夏星傳媒的整體結構。
同時,也能深入影響港島中上層社會。
更何況,秦迪擁有投資眼技能和《傳媒內容產生器》,做一本財經雜誌並非難事。
此外,當時的市場環境也十分適合財經雜誌的誕生。
《財富》、《福布斯》、《商業周刊》、《經濟學人》這四本全球頂尖財經雜誌均已麵世。其中曆史最久的《經濟學人》,早在1843年便已誕生。
但它們的影響力主要集中於歐美地區。
在亞洲,除了某島國外,這幾本雜誌的聲量並不突出。
直到亞洲經濟騰飛之後,這些國際媒體才逐漸將重心轉向亞洲市場。
而現在,它們的目光尚未真正聚焦於此。
目前亞洲各國雖有一些本土財經刊物,但影響力有限,尚未成氣候。
而在港島,至今還未曾出現一本具有國際水準的財經雜誌。
這意味著,這是一片尚未被開墾的藍海,等待著秦迪去開拓。
在秦迪看來,港島目前還沒有一本真正能站穩腳跟的財經刊物。
他有十足的信心,能夠在短時間內,打造出一本高端財經雜誌,並迅速樹立影響力。
他的自信來源於對人性的洞察。
金錢始終是人們最關心的話題之一。而人也總對財富故事充滿興趣,對八卦新聞趨之若鶩。
他準備祭出一個重磅武器——富豪榜。
他能預見到,這份榜單一旦出爐,必然引爆整個港島。
要知道,在這個尚未出現專業榜單的地方,港人早已自發地為各行各業的佼佼者封王。
鐘表大王、玩具大王、服裝大王、塑料花大王……幾乎每個行業、每類產品,都會被媒體和公眾賦予“王者”稱號。
此時推出一份權威榜單,無疑正中下懷。
一個結構嚴謹、數據紮實的富豪榜,將引發巨大的社會反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