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願意多付15到20,隻為拿到一點份額。
這已經不是理智可以形容的狀態了。
要知道,合同裡寫的最低回報也才20。
如果最終收益剛好達到底線,那那些溢價20才搶到份額的投資者,連一分錢的淨收益都沒有。
還要倒貼一筆管理費給基金公司。
但即使這樣,還是有人願意掏錢買。
一時間,城裡有閒錢的人、中產階級、甚至富豪圈裡,都在聊一件事:
“你搶到福德證券的基金了嗎?我加了15,不,是20,才拿到一點。”
“切!我根本不缺錢,乾嘛賣你?而且現在都有人出到25了,你20就想買?你是來認爹的吧?”
“彙眾1號,10萬港幣份額,賣,先到先得!”
“兄弟,你這也太狠了,溢價都快30了。”
“嫌貴?那你彆買。我信秦大亨的能力,一年後賺50沒問題。溢價不到40,能買到就是賺。”
“有道理……那兄弟,賣我一份?”
“一邊去。”
“……”
這種瘋狂還在持續。
梁安德看著局勢越走越偏,心裡開始有點不安。
萬一到贖回那天,基金給出的回報達不到大家期待的數字,問題會很嚴重。
輕的說,以後福德證券再發什麼產品,沒人會買賬。
重的說,可能會引發信任危機,甚至法律上的麻煩。
他找上秦迪,想提醒幾句。
秦迪卻一點都不緊張。
不過就是兩隻五億規模的基金罷了。
就算港島這邊張嘉俊和張道奇做不到預期回報,他也可以把這筆錢帶到倫敦或者紐約,操作兩把,輕鬆達標。
有什麼好擔心的?
基金越搶手,他越開心。
這說明他在很多人心中,已經變成了“搖錢樹”的存在。
誰要是敢動他,第一關就得先過那些被基金綁在一起的人這一關。
這才是他發這兩隻基金的真正目的——讓更多人,站到他這一邊。
他的戰略很明確——讓我的利益,變成大多數人的利益!
這是大人物的思路。
團結大多數人,壓製少數人。
為了這個目標。
基金認購酒會結束三天後,他又安排了一場聚會。
這次的地點選在粉嶺高爾夫球會。
地址是粉錦公路1號。
這裡是港島曆史最悠久的高爾夫球場,如今名字叫“皇家港島高球會”。
這次聚會,秦迪沒有大擺筵席,也沒有遍邀賓朋。
受邀者隻有十餘人。名單裡有包玉港、邵義夫、董昊雲、鄭裕桐、李兆吉、趙叢衍、郭锝勝、藿一東、李跑跑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