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迪的j服裝,其核心問題——抄襲,正是最容易被起訴的關鍵點。
zara在後來非常成功,但它也是全球被起訴最多的服裝品牌之一,幾乎每天都在應付官司。
可zara是歐洲公司,背後有不少歐美股東,後來還在紐約上市。
秦迪的j卻不是歐美背景,而是從港島這樣一個小地方起步,還頂著亞洲人的身份,在當時備受歧視。
這樣一來,形勢就完全不同了。
安妮·赫斯特的意思很明確:
如果秦迪的公司在北美或歐洲擴張,一旦被奢侈品牌起訴,幾乎不可能勝訴。
j服裝要麼退出這些市場,還要賠上一大筆錢;要麼停止抄襲,繼續賠錢……
無論哪種結果,都很難看。
這個風險,秦迪早就考慮過。
他很清楚,j的這種模式,在港島、在東南亞,甚至在未來的內陸,都不怕被那些品牌起訴。
尤其是天庭成立之後,這些地方算是他的主場。
就算官司輸了,也可以拖著不賠。
後世的zara正是這樣應對的——你們隨便告,賠錢?彆想。
可到了歐洲和北美,情況就變了。
在北美,隻要被大牌起訴侵權,j很容易被趕出去。
歐洲更麻煩。
那裡是各大奢侈品牌的地盤。
正因如此,秦迪才選擇把j海外的第一步放在北美,而不是像晨星電風扇那樣同時布局歐美。
而目前,甚至未來三十年內,歐洲和北美依舊是利潤最豐厚的市場。
如果j放棄這兩個地方,就等於放棄大量利潤。
更關鍵的是,一旦j不在這兩個市場,原版的zara大概率會重現,到時候j就會麵對一個有歐美市場支撐的強勁對手,處境將十分不利。
歐洲和北美,是任何想賺大錢的人都不會放棄的戰場。
這些顧慮,秦迪早有預料。
他的應對方式也很直接,繼續學zara。
zara是怎麼解決這個問題的?
找盟友,共享利益。
zara每次進入一個新的國家或地區,都會在當地找一個合作夥伴。它並不隻在鬥牛王國境內這樣做。
這樣做的結果就是,其他高端品牌如果想在該國對付zara,首先要麵對的是它的本地盟友。
通過這種利益共享的方式,zara的幕後老板曾登上世界首富的寶座。
秦迪這次來米國,其中一個任務就是應對這一挑戰。
他原本打算聯係高·盛。
有了高·盛作為合作夥伴,在米國的發展會順暢很多。
現在赫斯特家族的繼承人主動出現,秦迪也不介意增加一個盟友。
反而是在米國的朋友越多,各方競爭越激烈,他對j的掌控就越穩固。
下午時分,他和陸鴻璿討論過這個想法。
陸鴻璿對此表示支持。
她13歲就來米國求學,先讀的是女子學校,之後就在這裡讀大學。
對這個國家,她有深入的理解。
“想在這裡做生意,不分享資源幾乎是不可能的。連洛克非勒和摩·根都需要合作,我們這些外來者更不例外。”
她對局勢的看法甚至比秦迪還要清晰。
所以今晚的安排,並不是安妮·赫斯特主動到酒吧等秦迪和陸鴻璿。
而是秦迪讓陸鴻璿把她請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