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迪自然不會輕易放過這次機會。
即便沒有係統支持,以他目前的資金流來看,
也會逐步吸納石油類資產。
油田股票,長期來看一定是增值的資產。
回顧曆史,這顆星球上從19·8·5年起發生的多場戰爭,大多圍繞石油展開。
這筆投資前景光明。
更重要的是,秦迪日後打算進軍能源領域,
對油田的掌控權自然是越多越好。
“明白,boss。我這就去辦。”
凱拉執行力強,辦事細致。
中午前就聯係了幾位有意出售北海油田股票的外國賣家,
並將他們約到了倫敦希爾頓酒店見麵。
見麵之後,
秦迪發現,這些賣家中有幾位身份不一般,是世襲貴族。
他安排高·盛歐洲分部派人協助貸款和股票審核,
自己與凱拉親自接待這批客戶。
那時候購買股票,
是可以拿到紙質憑證的,具有法律效力。
經過詳細查驗,
秦迪發現這些股票中不乏優質資產,比如布蘭特油田的股份。
布蘭特油田出產的低硫原油,
正是國際原油市場的重要參考標準——布蘭特原油。
該油田一直到21世紀,
都是全球最具影響力的油田之一,
不論產量還是品質,都處於領先位置。
換句話說,
隻要持有這家公司股份,
哪怕不考慮增值,隻靠分紅,
幾十年內都能穩穩獲得豐厚回報。
那麼問題來了,
這麼優質的油田資產,升值潛力這麼大的股票,
為什麼這些人要出售手裡的北海油田股份?
背後的原因比較複雜,簡單來說,是投資回報預期不明朗,
導致這些持股人認為未來前景堪憂。
要理解這一點,首先要了解一個背景:
北海位於歐洲,是全球最重要的海上區域之一。
這裡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航運通道之一,
周邊國家眾多,包括大陰帝國、挪威、瑞典、丹麥、德國、荷蘭、比利時和法國。
這麼多國家聚集在此,利益交叉,
難免產生矛盾,比如漁業資源分配與環境保護問題。
為爭奪資源,各國紛紛宣布擁有十二海裡領海權,
並在該區域內排除他國捕魚的可能。
毫不誇張地說,北海的使用權,一直是各國博弈的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