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掌握,就能成為家族的長期資產,每年穩穩收取巨額利潤,堪稱“百年基業”。
正是這樣一門生意。
正好是秦迪最喜歡的操作模式。他本就打算把港島當作根基來發展,這種機會自然不會放過。
怡和空運貨站眼下估值約五億港幣,背後是怡和太平洋控股支撐,持股35.85,屬於怡和財團的核心資產之一。
控股並不意味著必須持有超過一半的股份。
50以上,才算安全線,彆人動不了你的盤。
67以上,才算真正說了算,進可攻退可守,私有化都由你定。
可在港島,很多上市公司的控股股東,持股比例往往在三四十之間,甚至更低。
像置地集團作為九龍倉的大股東,現在實際持股才剛剛超過兩成。
早前最弱的時候,甚至不到5。
這等於用五塊錢,撬動一百塊的資源和權力。
所以怡和太平洋35.85的持股,已經算是偏高了。
以怡和的實力,在港島基本沒人敢輕易動它。
就算真有人敢動,怡和也有能力迅速增持到絕對控盤的位置。
一般情況下,想強行收購怡和空運貨站,幾乎不可能。
但秦迪不是普通人。
他手裡除了自有資金,還有兩隻基金和天庭會成員的資金,總共能調動上百億港幣。
這樣規模的現金實力,在整個港島,除了彙豐和港府,沒人能比。
他壓根不打算玩那些彎彎繞繞的股市遊戲,直接硬碰硬上。
隻要現金流足夠,正麵進攻就是無敵。這時候,複雜的策略反而多餘。
相比空運貨站,怡和機器集團更難對付。
市值十一億港幣,最近幾年不斷擴張,吞並了不少企業,現在已進入整合期,不出意外,未來增速還會提升。
怡和控股持有37.1,離絕對控盤還有13的距離,正是可以操作的空間。
隻要秦迪出手,趁其不備,足以讓怡和措手不及,逼他們加碼護盤。
到那時,秦迪再用些手段推波助瀾,就算怡和不接盤,也能高價套現退出。
而怡和也會擔心他再度殺回,不敢輕易減倉變現。
其實怡和旗下還有十幾家核心公司,秦迪都看過。
但他真正看中、也認為能拿下的,隻有三家:怡和保險、怡和空運貨站、怡和機器集團。
會議室內,秦迪的指令非常乾脆。
全麵出擊,同時開花!
福德證券已經擴張到了三百多人,火力點充足。
房間內,彙聚了大批精銳。秦迪打算把這些力量編成20個專門的收購小組,每組鎖定一家精心挑選的怡和旗下企業。
所有小組將在秦迪統一調度下展開全麵出擊。
這樣一來,怡和財團將麵臨兩個選擇。
要麼籌到與秦迪相同甚至更多的資金,跟他拚價格戰。
要麼就戰略性地放棄部分核心公司,集中資源守住最關鍵的資產。
“老板,計劃很犀利,但我們這邊的動作必須嚴加保密,不然很容易被怡和察覺。彙豐那邊能不能完全信任,還是個問題。”
秦迪講完自己的思路後,梁安德冷靜地提出了顧慮。
他已經進入狀態,開始幫著想辦法排除風險。
這話說得中肯。
要知道怡和本就是彙豐的大股東之一。
“那就先拿下一家銀行,作為我們的資金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