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項製度一度被全球大多數金融活躍國家所采納。
但從70年代開始,隨著數學、金融學和統計學的進步,以及科技和社會結構的演變,商業銀行的生存壓力越來越大,不少銀行陷入困境,甚至倒閉。
特彆是9·7年那場全球性金融危機,更讓這套製度逐步瓦解。
二十一世紀初,洛克非勒財團的核心金融機構dt曼哈頓銀行與g財團旗下的j·p..g公司完成合並,之後又接連收購數家銀行,最終誕生了一家綜合性超級銀行集團。
這家超級銀行集團的誕生,標誌著一個新時代的開啟。
隨後幾年,歐美、日本等地紛紛掀起銀行並購熱潮。為了增強競爭力,各國開始出現一批綜合性的大型銀行機構。
但在這個時期,即便是特殊背景下的港島,也不允許綜合性銀行的存在。
秦迪並不在意。不就是收購了商業銀行後,不能跟福德證券合並嘛。對他來說,這並不是什麼大問題。
如果真要操作,也可以仿照第二種模式,像彙豐那樣,由商業銀行持有福德證券的部分股份,把相關業務交給福德證券來運營,不就解決了?
但其實也無此必要。因為收購商業銀行的目的,是作為旗下企業的金融核心。
股份不會對外轉讓,彼此是左手與右手的關係,隻要能夠貫徹自身意誌即可。
經過這一番思考,新豐銀行確實成了一個非常理想的收購目標。
那就無需猶豫了。
負債率高達98的銀行,它的股東早將它視為燙手山芋。
這時候有人願意接手,自然沒人會拒絕。
秦迪直接讓梁安德出麵聯係對方,希望儘快完成收購。
若有人問起,港島最大、最氣派、地段最好的豪宅是哪裡。
此時此刻,沒有第二個答案。
唯一的選擇隻有一個——港督府!
也就是港島總督的官邸。
港督府坐落於中環半山的亞厘畢道與下亞厘畢道之間。
這是港島總督的住所,也是港府舉行重要接待活動的核心場地。
港督府主樓始建於1851年,1855年正式建成。
它擁有超過平方米的花園,換算成港島常用的英製單位,就是25萬平方尺。
而秦迪位於太平山頂道的豪宅麵積是平方尺,還不到這裡三分之一!
港督府主樓麵積超過7萬平方尺,正門朝南,背靠太平山,北麵是中區政府合署。
這座建築融合了中西文化的特色,既有新古典主義的優雅,也具備熱帶地區的建築風格。
第四任港督寶寧爵士於1855年成為首位入住者,此後共有25位港督曾在此居住。
多位港督曾根據自己的喜好和需要對建築進行修繕和調整,而在日本占領期間,這裡也經曆過一次大規模改造,包括中央塔樓的加建。
如今,溫莎家族的公主到訪港島,自然入住港督府。
為她舉行的全城名流晚宴舞會,也理所當然地安排在港督府舉辦。
港奧兩地的上流圈子裡,這場宴會堪稱多年一遇的大事。
拿到邀請函的,自然心滿意足前來赴約;沒拿到的,也會動用一切手段爭取一張入場券。
因為能參加這種級彆的晚宴,意味著你在港奧兩地擁有相當的分量。
不然,港府為何單單請你?
如果你沒能出席這場酒會,哪怕身家不菲,也隻能算作邊緣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