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您的規定,我們的產品不麵向英資發行,也不是誰都能參與。再考慮到怡和的信用和背景,還是會有人買賬的。”
秦迪聽後點點頭。
8.6厘,其實已經不低了。
市麵上很多金融產品寫的年化收益比這高得多,甚至比聚金和彙眾還誇張。
但能真正兌現的,連十分之一都不到。
有的不光賺不到,到期還虧本。
企業債不同,隻要怡和沒倒,這8.6厘就是穩穩拿在手裡。
所以怡和借錢,肯定有人願意給。
更何況,怡和背後還有彙豐撐腰。
今天的怡和,手段一定比昨天更狠。
秦迪也不怕。
他手上流入港島的資金,早就超過30億。
有沒有彙豐的支持,對他來說,已經不重要了。
自從昨夜一役後,他在華人商圈裡的聲望和號召力迅速攀升。
有需要的話,召集齊天庭會的成員,以及那些有意靠攏的華商,像鄭裕桐、董昊雲這類人,問題不大。
找這些商人做點過橋融資,幾十億可能拿不出來,但十億左右的規模,應該能籌到。
換句話說,就算不依賴彙豐的支持,秦迪現在也握有大約40億港幣的彈藥。
昨天動用了13億,剩餘可調動資金至少還有27億。
怡和那邊,根本不在話下。
除非彙豐突然轉性,或者怡和財團把自家資產全拋出去,湊出超過50億港幣,否則這場資金戰,他們注定難逃一劫。
否則,再多動作也是白費力氣。
這事也不能全怪秦迪下手狠。
怡和前幾年擴張得太猛,攤子鋪得太大,資金太分散,才給了秦迪逐個擊破的機會。
如果怡和每個核心公司都握有40以上的股權,秦迪根本無從下手。
現在的情況,隻能說是怡和自己作繭自縛。
隻握著20、30的股份,就想穩控核心企業,這種做法本身就埋下了隱患。
當年和記黃埔走的就是同樣的路子,結果資金鏈斷裂,最後隻能靠彙豐出手才勉強撐住。
如今怡和麵對秦迪的狙擊,處境與當年的和記黃埔如出一轍。
其實,也並非完全沒有應對辦法。
關鍵在於怡和是否願意壯士斷腕,在戰略上做出取舍,放棄一些邊緣產業,集中資源保住核心業務。
如果怡和選擇這條路,秦迪最多也就從中撈點小利,吞下幾家無關緊要的子公司。
最終的勝負手,還是落在怡和如何應對,以及采取什麼樣的對抗策略。
秦迪交代梁安德繼續盯緊局勢,自己則回到辦公室,翻看昨天送來的各類報告。
接著,股市開盤。
新一輪大戰拉開序幕。
福德證券和晨星投資早已進入戰鬥狀態,梁安德、張嘉俊、張道奇等人各司其職,效率極高,局勢牢牢掌控在手,秦迪也沒太多需要操心的地方。
確認一切運轉正常後,他索性下樓,前往樓下的華·夏星傳媒。
這些天,他幾乎把全部精力放在福德證券和晨星投資上,為狙擊怡和做準備,對華·夏星傳媒幾乎沒有過問。
如今,華·夏星傳媒已經擁有了自己的電視台,開始向真正的傳媒集團邁進,也逐漸走上正軌。
該去看看了。
晨星中環大廈共42層,原本是鱷魚恤大廈。
秦迪接手鱷魚恤之後,就開始逐步收回之前對外出租的大廈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