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下眼光來看,這家公司既不被高估,也並不便宜。
但眼下股價漲到11元,總市值突破6億,明顯被市場抬高了預期。
不過秦迪心裡清楚,隻要能在20億以內拿下這家公司,未來五年都能賺回來。
隨著港島經濟騰飛,保險業將迎來高速發展,怡和保險幾年內市值翻幾番是大概率事件。
據投資眼提供的信息,到1985年前後,這家公司市值將達到近30億。
所以現在以六七億港幣拿下控製權,看似冒險,實則極具戰略眼光。
怡和保險擁有多樣化的保險牌照,這正是秦迪所需要的。
他計劃將怡和保險、福德證券,以及正在接觸中的新豐銀行,作為自己金融帝國的三大支柱。
哪怕價格高一些也必須拿下,畢竟這筆投資並不虧。怡和保險未來的增值潛力巨大。
更關鍵的是,這是他向怡和財團發起挑戰的第一步。
一旦成功拿下怡和保險,對於怡和財團來說將是重大打擊。
“直接發起全麵收購!”秦迪語氣堅定,“我們以總市值10億港幣的價格,向所有怡和保險股東提出收購要約。”
“明白。”梁安德點頭,時間緊迫,“那怡和財團方麵也要發要約嗎?”
“當然要發。直接告訴怡和,我們願意以10億港幣的價格,全麵收購怡和保險!他們要麼出更高的價跟我們搶,要麼就放棄。”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連第一個目標都拖了這麼久,秦迪決定乾脆用資金優勢逼迫怡和財團攤牌。
這種做法有利有弊。
壞的一麵是,如果怡和財團放棄抵抗,秦迪等於花七八億港幣買下一家目前市值不到兩億的公司。
雖然他知道,這家公司的價值未來會飆升到30億港幣。
但外界並不這麼看,他們會認為秦迪是在用錢砸人,嚇退對手。
但好處也在這裡:一家才值兩億的公司都敢這麼投入,那彆的更值錢的資產,他更不會手軟。
這樣的心理暗示,會迫使怡和財團全麵退守。
這就是一種戰略上的威懾。
秦迪下定決心,先從怡和保險開刀。
港島四大交易所。
下午的股市還沒開盤,但現場已經比平時熱鬨許多。
人群密布,卻沒有喧嘩,仿佛有一股無形的力量讓大家自覺壓低了聲音。
隨著時間一點點逼近開市,氣氛愈發緊張。
鐘聲響起,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報價屏幕上。
“出來了,15.8港幣!直接跳漲!”
“拚得夠狠啊,看來秦大亨這次是誌在必得。”
“怡和那邊肯定也不會善罷甘休,一場硬仗要來了,好久沒見過這麼刺激的場麵了,來,我帶了瓜子,誰要?”
“給我來一把。”
“我有花生,咱們一起吃著看。”
不知是誰搬來一張桌子,一群人圍坐在一起,邊吃邊聊,場麵熱鬨又荒誕。
其他人也紛紛效仿,交易所裡竟出現了嗑瓜子看盤口的奇景。
圍觀從來都是刻在骨子裡的習慣,無論在哪,總有人願意坐在一旁當個“吃瓜子”的觀眾。
喜歡港片:78年,我先賺它一億!請大家收藏:()港片:78年,我先賺它一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