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秦迪收購鱷魚恤時,當他持股達到51,便發起了全麵收購要約。但第二大股東陳氏家族拒絕了該要約,其他幾位小股東也似乎在等待更高的價格,未接受收購。
最終拖了很久,直到秦迪持股超過67,才完成整個收購過程。
所以,並不是說持股達到49就一定需要發起要約,而是超過51才會觸發這一要求。
持股49看似安全,但有一個前提條件:除非對方下定決心買下剩餘的51股份,然後發出全麵要約,才有可能超越你的持股比例。
這就是為什麼49被視為一個相對安全控股比例的原因。
因為一旦超過51,就必須發起全麵收購。如果其他股東都想出售,收購方就必須準備足夠資金買下全部股份。
怡和財團之所以提出49的持股計劃,是因為九龍倉是一家上市公司,擁有49的股份已經足夠穩固。
除非包玉港有能力買下剩餘股份,否則無法超越怡和置地。
而一旦持股超過51,包玉港又得發起全麵收購,資金壓力巨大。
目前九龍倉市值已突破80億港元,怡和判斷包玉港無力拿出這筆錢,因此試圖逼其出手。
這時也顯現出,秦迪早前安排天庭會成員各自持有九龍倉小量股份的策略有多關鍵。
目前天庭會已掌握九龍倉過半股權,總數超過51。
其中,包玉港持有39.6,秦迪本人持有5。
剩下的大約6股權由另外七位富豪掌控,這部分股權結構極其分散,被幾十家來自國內外的空殼公司持有。
這樣的安排,主要是為了防止怡和財團在“一致行動人”的條款上做文章。
畢竟,就算秦迪能在港府那邊打點關係,也不能做得太過明顯。
至少表麵上,不能露出破綻。
所以,怡和失去九龍倉幾乎已成定局。
除非怡和能收購市場上所有流通的股份,同時天庭會中再有兩到三人叛變,將手裡的股票賣給怡和,使其持股超過51。
隻有在這種情況下,
怡和才有可能翻盤。
但這次天庭會早有準備,加上秦迪在多個方向上同步施壓,怡和的注意力被徹底分散,根本沒察覺九龍倉已被悄然控製。
因此,怡和的失敗早已注定。
聖誕節當天,包玉港成功掌控九龍倉,秦迪也正式拿下怡和保險。
表麵上看,這是個大豐收的日子。
但秦迪並不高興,因為他碰上了一件糟心事。
當天中午,
沈粥親自來到晨星中環大廈,一見到秦迪便開口致歉:
“對不起!非常抱歉!我發自內心地感到抱歉!”
“今天早上,股東大會下達了指令,要求我取消對秦先生您的授信額度。”
“我為此據理力爭。但超過51的股東投票支持該決議,董事會無法反對。”
“所以,秦生……”
沈粥一臉歉意地說道:
“接下來彙豐將無法繼續為您提供資金支持,此前給予的授信也將被暫停。”
坐在對麵的秦迪麵無表情地看著他,眼神中帶著一絲意味深長。
這種目光讓沈粥倍感壓力。
畢竟這事,彙豐做得確實不夠意思。
秦迪正與怡和在股市上激烈交鋒,
而彙豐卻在此時撤掉他的資金支持,等於是背後捅了一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