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公司的市值起初隻有一億五千萬港幣左右,後來因怡和與秦迪雙方的爭奪,市值已經攀升至約三億五千萬港幣。
秦迪手中持有30的股份,總投入成本約八千萬港幣。由於最初購入價格較低,整體收購成本不能簡單按最終市值計算。
按當前市值來算,這部分股份價值一億零五百萬港幣。
此時秦迪若選擇將股份賣給怡和財團,而怡和為了確保公司控製權,在已經發起要約收購的情況下,必須以接近一億零五百萬的價格完成回購。
一億零五百萬減去八千萬,淨賺兩千五百萬港幣。
流程大致如此,但實際操作中牽涉大量細節和博弈,包括各種心理戰和股價操控。
這種行為也被稱為“股市狙雞”。在原本的時間線裡,港島曾有一位商界人物特彆擅長這種手法。
但在這個時空,由於秦迪的提前介入,那人此時還在北美做業務經理,四處奔波。
這類操作極具攻擊性,令人畏懼,也容易招致仇恨,因為它本質上是在從彆人口袋裡掏錢。
這次麵對怡和財團,秦迪才采取了如此激進的策略。
這場戰役,從開始到今天,正好是第三天。
秦迪在這次戰役中,除了九龍倉方麵由包玉港負責的部分外,自己已經砸入超過25億港幣。
怡和這一邊是守方,必須被動應對秦迪的進攻,資金使用上更加分散。
為了達到有效防禦,他們的資金投入隻會更多,不會更少。
此時秦迪啟動綠色“橋詐”計劃,怡和想要抗拒,難度很大。
隨著目標逐漸清晰。
秦迪與怡和財團正式開啟談判。
綠色“橋詐”並非可以一蹴而就。
除了逐步在股市拋售之外,最佳的方式是與對方談判並達成協議。
福德證券和晨星控股剛剛釋放出綠色“橋詐”和願意和談的信號。
怡和那邊立刻做出了正麵回應。
令人意外的是,怡和並沒有激烈抗拒或者拒絕這個“橋詐”意圖。
因為秦迪突如其來的攻勢和驚人的資金量,真正震撼了這個以往不可一世的財團。
第一天剛一開始。
亨利·凱瑟克與大班紐壁堅還敢親自前來質問秦迪,但到了傍晚,他們就意識到事情遠比想象中嚴重。
第二天。
亨利和紐壁堅已明顯感到無力招架。
僅憑港島怡和自身力量,他們判斷很難擋住秦迪這次的全麵突襲。
於是緊急聯係倫敦的凱瑟克家族,調動大量海外資源,才有了第三天的反製動作。
到了第三天,秦迪鎖定怡和旗下20家公司中的四五家展開重點攻擊。
同時拋出停戰提案。
亨利與紐壁堅不敢擅自決斷,立即通報倫敦方麵。
倫敦方麵回應明確:願意與秦迪談。
繼續打下去,怡和隻會傷得更深。
問題出在過去幾年怡和瘋狂擴張,四處收購公司。
資金鏈被嚴重拉扯,不得不將旗下資產推向股市融資,控股權被稀釋,控製力大幅下滑。
如果沒遇到秦迪這種“異類”,還能勉強維持。
可一旦遇上秦迪這樣的對手,怡和隻能左支右絀。
換句話說,秦迪選的這個時間點,正是怡和最虛弱的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