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十點整,大酒店股票在遠東會掛3.43港幣,而在九龍會則掛3.46港幣。秦迪若想買入,自然會選遠東會,便宜三厘,誰都不會放過。
為了爭客戶、搶交易量,背後資本暗箱操作不斷,市場混亂不堪。
港股真正走向國際,是在1986年4月2日,聯合交易所正式成立。
至於成為亞洲金融中心,那得等到90年代。
那時內地經濟迅速發展,大量港企湧入內地,許多內地企業也來港上市。
換句話說,港島之所以成為亞洲乃至全球金融中心之一,並不是因為它自己有多強。
而是因為它背後,站著一個強大的中國大陸。
當時,內地將港島視作對外交流的唯一窗口,這才帶來了種種優勢與便利。
當下這個時代,上市公司需依規披露信息。
港島上市公司必須發布中期報告與年度報告,但季度報告並無強製要求,各家自行決定。
怡和保險的年報與一季報通常在四月發布,現在是十二月。
他手中翻閱的,是1978年度第三季財報,以及尚未完成的本年度全年報告。
後者,一般股東現在是看不到的。
隻有在他成為怡和保險的實際掌控人,並計劃將其私有化之後,才得以掌握這份真實資料。
通常情況下,上市公司的股東眾多。在當下,郵寄報告是一筆不小的成本開支。
但再過十幾年,這項費用將逐漸消失。
因為電子郵件將成為主流。
上市公司的定期報告中,財務信息最為詳儘,包括營收、盈虧、股權變化、公司治理、管理層資料等,甚至連高管薪資也要公開。
內陸對薪資情況不作公開,卻會公布持股排名前十的股東及其持股數量。而港島的做法不同,隻要持股比例達到5以上,就必須登記在冊。
兩種體係並無絕對優劣,隻是各自適應不同環境所形成的規則,各有利弊罷了。
秦迪看完手上的兩份報告,心中已有判斷。他察覺到其中不少地方並不簡單。
這些疑點,他自己能看出來,凱拉以及公司配備的法務、會計和精算團隊,自然也能察覺。
既然發現了問題,那就正好動手。可以從怡和保險的中高層開始整頓,把怡和財團的痕跡徹底清除。
這樣一來,日後這家保險公司順利納入他的金融版圖時,才會足夠乾淨,沒有隱患。
剛翻完財報。
敲門聲響起。
他抬頭看了眼時間,已經是傍晚六點。
窗外天色早已暗下,城市的高樓燈火通明,照亮了這片繁華。
“進來。”
辦公室外的人能直接走到這裡,身份自然不多。除了梁安德和公司幾位核心高管,隻有幾個特彆的人。
來者正是她們。
凱拉、賀朝瓊和陸鴻璿一同出現在門口。
凱拉和賀朝瓊並不奇怪。
早上在彆墅還見過,昨晚也是她們輪流守夜。
一人一半,公平分配。
中午過後,值前夜的凱拉還回到了公司上班。
但陸鴻璿的出現卻讓秦迪有些意外。
今天是聖誕節。內陸不過這個節日,港島則因西方文化影響,氣氛格外熱鬨。
這些年,港島每到聖誕節都會推出各類促銷活動,尤其年輕人中,這個節日已經成為除傳統節日外最被重視的節日之一。
正因如此,中午時分,秦迪特地抽空從工作裡擠出幾分鐘,給洛杉磯那邊打了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