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場管理層紛紛掏出本子記錄。
此時,兩家建設公司即將合並。魯班地產正式納入和記黃埔旗下,成為其全資子公司。
雖然公司名稱不變,但背後的大老板已經換成了和記黃埔。秦迪也不再直接插手魯班的日常運營。
其實變化不大。
畢竟秦迪本就是和記黃埔的董事長。未來他還打算將公司私有化,徹底退市。
看到大家態度端正,秦迪心中滿意。雖說有些形式主義,但能落實就行。
在歐美地區,安全管理早已形成製度。
而亞洲這邊,包括島內,對於施工安全普遍不夠重視。
往往隻有出了事故,才會亡羊補牢。
秦迪想做的,就是把上一世的經驗帶過來,推動改變。
他又在工地待了一陣,才離開現場。
這是他今天的第一項任務,視察工地。枯燥但重要,是大人物日常的一部分。
目前,和記黃埔的整合工作基本完成。
原來的祈德家族和彙豐派出的管理人員,都已退出。
公司內部調整、業務整合也已接近尾聲。
秦迪覺得,是時候正式掌控這家港島巨無霸企業了。
他甚至已經想好了,接管之後要推進的幾項關鍵計劃。
第一步,就是完成這家公司的私有化。即使無法徹底私有化,也必須確保自己的持股比例超過80。
他目前持有的和記黃埔股份,已經達到了58。
按照歐美或是港島商人的通常做法,這個比例其實已經偏高。一般來說,他們控製一家公司,持股比例往往控製在法律規定強製全麵收購的門檻之下。
以港島為例,通常就是49。但秦迪顯然不會走尋常路。
因為他打算將和記黃埔從股市中摘牌,隨後整合資源,重新包裝上市。所以,他不會滿足於常規的控股權,而是要持續增強對公司的掌控力度。
畢竟,他計劃將和記黃埔打造成未來自己實業布局中的核心平台,絕不允許它脫離自己的掌控。
由於他的強勢介入,目前市麵上已經很難買到和記黃埔的股票。
這家公司的股票,在港島市場炙手可熱,甚至比彙豐銀行還要搶手。
市值方麵,也從他最初入主時的約30億港幣,一路攀升到如今的75億港幣。
港島街頭巷尾都在傳,秦大亨是財神爺下凡,凡是投資他旗下企業的,都不會吃虧。
他名下的大部分公司,幾乎都被他私有化退市了。
除了福德證券的證券基金外,其他公司的股份,外界根本買不到。
這樣一來,和記黃埔就成為秦大亨旗下唯一還在上市的實體,自然成為港島投資者眼中的“香餑餑”。
股價持續攀升,短短兩個月翻了一倍多。
而且按照目前的趨勢來看,75億港幣恐怕還遠不是終點。
大家普遍惜售,市場流通的股份極其有限。
在這樣的背景下,秦迪想進一步增持,甚至推動私有化,顯然已無法通過二級市場來完成。
唯一可行的辦法,就是另辟蹊徑。
此前他在鱷魚恤時就曾使用過的手段:融資擴股,稀釋其他股東的持股比例。
不過,和記黃埔的體量遠非鱷魚恤可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