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采用代工方式,材料和人工雖然不變,但管理和質量把控的成本自然會上升。
平均下來,每件衣服的成本大概會高出10。
但考慮到服裝的利潤空間和銷售量,這點成本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秦迪已經安排ezu的管理層在港島尋找合適的代工廠。
目前已經有兩家談妥,並且進入了試生產階段。
藿一東或許就是聽說了這事,特地跑來確認。
“藿生,你名下也有紡織廠嗎?怎麼沒聽說過?”秦迪笑著問。
“哈哈,不是我自己的,是幫彆人問問。”藿一東回答得輕鬆。
“幫誰問?”秦迪接著問。
幫彆人?
幫內陸的人打聽?
這種可能性也存在。
內陸的紡織業確實有一定實力,加上人力資源豐富,成本控製方麵比港島更有優勢。
港島這邊,普通店鋪員工的月工資已經要1500港幣,工廠工人更辛苦,工資也接近2000港幣。
而內陸那邊,國有工廠的工人月薪隻有幾十到一百塊人·民·幣。
港島雇一個工人,相當於可以在內陸請二十個。
對ezu集團來說,理想的生產鏈條,其實是這樣:
歐洲設計——北美改良——核心技術改造——回到港島——由內陸生產加工——再從港島出口。
這個流程,在秦迪心裡是最優解。
但現實是,內陸才剛開始改革開放,民營企業還沒完全放開。
合資辦廠也隻是剛有苗頭。
至少兩三年內,外人很難在那裡建廠。
所以秦迪才把重心放在港島,哪怕那邊人工成本高。
聽了藿一東的問話,秦迪心裡猜測,可能是內陸的工廠想賺外彙,通過關係找到他。
“一個老朋友……”藿一東頓了頓,“還是阿迪你的老鄉。”
老鄉?
潮·汕人?
那邊好像沒聽說過有什麼大牌的紡織廠。
秦迪表情不變,但語氣有些追問:“到底是誰?”
如果真是內陸的工廠,秦迪願意先給一些次要的訂單試試看。
一是因為那邊成本低,二是現在內陸確實需要外彙。
港幣對他們來說就是硬通貨。
自己這個舉動,說不定還能在那邊留下點好印象。
“嗯……有位朋友一直央求我帶他來見你,纏了我幾天。我實在推不掉,隻能答應了。等會兒見了麵,你可彆怪我。”藿一東笑著說道。
“不至於那麼嚴重。讓他出來吧。”秦迪也笑著回應。
隻要不是對自身安全或身邊人構成威脅的,秦迪其實並不容易對誰懷有敵意。
更不會刻意去報複誰。
彆人都信不信他不在意,反正他就是這麼想的。
某個已經失去港府職位,還丟了洋人靠山的“香蕉人”女子:fxxk!我才不信。
信不信隨你,不信也無所謂。口.
藿一東帶來的這個人,秦迪還真沒想到,居然是林白欣。
林白欣是什麼人?
麗新集團的創辦人,董事長。
j品牌在港島的主要競爭對手之一。
難怪藿一東會提前說,希望秦迪彆怪他,因為帶來的居然是這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