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光掃過秦迪身後的凱拉,他輕搖了搖頭:“我稍後會注冊兩家公司,股權怎麼安排?”
“各出一千萬,各占百分之五十。我的那一半,會送給阿璿。”秦迪答得乾脆。
“沒問題。你們先談,我去跟藿生聊聊。他手上還有一家玩具廠,最近在出售,我想辦法接過來,之後可以整合擴大。”
秦迪點頭。
陸英石走後,凱拉笑盈盈地靠近,語氣帶著幾分調侃:“女人多了,總歸麻煩,尤其是那些身份不凡的,是不是?”
“這種麻煩,我喜歡越多越好。”秦迪一手攬住她的腰,湊近她耳邊輕聲道:
“胖胖的爸爸和阿璿的爸爸,我都給了他們發財的機會。我親愛的書,你覺得我表現怎麼樣?”
“要不要把你爸也接到港島來?我可以讓他成為億萬富翁。隻要他願意,他女兒給我生個孩子就行。”
凱拉輕輕敲了他一下,臉帶笑意。
她嘟囔著說:“我爸是個老書呆子,隻愛研究各種國家的法律條文。我媽呢,她一心隻想當牛津大學的校長。你這個本事,可幫不上她。”
“牛津大學校長……確實有點難度。就算我成了世界首富,也不見得能辦成。不過,要是他們願意來港島,校長位置也不難安排。”秦迪笑著回應。
“港島這邊又沒有好大學。最好的中文大學,在國際上也不算什麼,他們根本看不上。”凱拉搖頭。
她這番話,卻讓秦迪心頭一震。
她說得沒錯。
港島的高等教育,彆說現在,就是將來,也難以在全球學術界占據一席之地。
而且學科發展極不平衡,金融、財經、商管這些還算拿得出手,理科、高科技這些卻差得遠。
這其實和港島作為世界級都市的地位,是嚴重不匹配的。
可沒辦法,其他世界名校背後,都是國家級的人才支撐,而港島不過幾百萬人。
這邊的大學,招生門檻又高得離譜,幾乎不對外地生開放。失去了最勤奮、最聰明,也是數量最龐大的學生群體,生源就成了大問題。
再加上曆史原因,能有一所像樣的中文大學,已經算是不錯了。
以前,這些事秦迪懶得管。但現在,他已經把港島當成自己的地盤。
而他自己的地盤,卻沒有一所能培養頂尖人才的高校。
在全球化的激烈競爭中,這種差距可能會成為一種短板。
因為很長一段時間,內陸地區的人才儲備確實遜色於其他強國。
直到21世紀,內陸才真正開始大批量地輸出高質量人才。
到那時,即使港島本地培養不出足夠的人才,也能依靠廣袤的內陸資源。
但現實很殘酷,現在是1979年,距離新世紀還有整整二十一年。
這二十年的空白期該怎麼填補?
在他的長遠計劃中,科研力量是極其重要的一環,但港島在這方麵幾乎為零。
有沒有可能……
自己辦一所大學?
這個念頭在他腦海裡浮現出來。
那麼建一所大學需要什麼?
第一,要有充足的資金。初期投入大概要十個億起步,之後每年也要幾千萬的運營費用,越大手筆越好。
第二,選址必須在大都市或者交通方便的區域,同時還要有良好的政·府關係。
第三,必須做好二三十年內無法盈利的心理預期。
而這三點,秦迪竟然都基本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