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秘書再向她彙報,由她整理彙總後統一反饋給秦迪。
在整個集團裡,她可以說得上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男朋友又是集團的老板,長得帥、身體好,對她也大方。
這樣的生活,她很滿足。
她還主動邀請父母來港島走走,讓兩位學霸見識一下女兒現在的世界。
陸鴻璿在港島住了半個月,直到元宵節過後,才重新返回米帝。
那邊的j擴張行動已經全麵啟動,由小飛鞋親自坐鎮。
這個月計劃在北美開五十家門店。
下個月開到一百家。
再下個月,目標是一百五十家。
要知道,哪怕到了21世紀,北美依舊是全球最強的消費市場。
無論什麼產品,最大銷量幾乎都來自那裡,連洗衣粉也不例外。
如此龐大的市場當然也是利潤最豐厚的戰場。
北美j公司現在已經成了典型的“收割機”,前期業績亮眼,後續收割起來也更加順手。
這塊業務必須有人盯著,不能掉鏈子。
陸鴻璿本就實力不俗,身邊再配上專業的顧問班底和商業助理,要處理這項任務,難度並不大。
春節剛過,春天剛到,秦迪再次啟程北上。
不過這次他沒去首都。
目的地是粵省,他要參加廣交會,與不少港島及海外的商人見麵。
廣交會,正式名稱是東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創立於1957年4月25日。
每年舉辦兩次,春秋之際都在五羊市舉行,由商務部與粵省政府聯合主辦,東國對外貿易中心承辦。
這場展會,是東國曆史最久、規格最高、規模最大、品類最全、采購商最多、成交效果最佳的國際經貿盛會,被稱為“東國第一展”。
全國各類優質出口產品,在這個時間點都會集中亮相,用於出口換取外彙。
這些商品物美價廉,深受國際市場歡迎。
但歐美一些國家,因某些不便明說的原因,對廣交會興趣不大。
在那個時期,主要買家還是來自東南亞和港島地區的商人。
在這次廣交會上,秦迪一口氣簽下十億港幣的訂單,涉及食品和日用品采購。
他一個人的下單量,幾乎等同於其他所有地區買家的總和。
如此大手筆,立刻引起主辦方關注。
最初還以為是來自米國的大資本,結果發現是老朋友——港島首富。
對粵省而言,秦迪早已是熟麵孔。
前一年,短短三個月,他就為粵省捐建了一百多所小學。
這些學校統一命名為“秦迪希望小學”,前麵加上具體地名。
比如眉縣,就建了三所,分彆叫眉縣中芯秦迪希望小學、眉縣五華秦迪希望小學、眉縣平南秦迪希望小學。
當時,在粵省建一所小學,成本大概在十萬港幣左右。
秦迪的標準是每所十萬元,共捐建一百三十一所,合計金額約一千三百萬港幣。
他隻派人監督資金使用和施工情況,其他事項全部交由當地組織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