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小鬆株式會社,這家企業是全球領先的工程機械和礦山機械製造商之一,成立於1921年,於1971年在霓虹上市。
還有川崎重工,這家公司起源於明治維新期間,以重工業為核心業務,與jfe鋼鐵原川崎製鐵)及川崎汽船有曆史聯係。主要生產航空器、鐵路車輛、建築重型機械、船舶及各類設備,同樣是一家上市公司。
除了這幾家處於行業前列的大型機械製造企業之外,還存在不少讓秦迪頗為關注的中型機械製造商。
重型機械製造本身屬於重資產行業。
這個行業利潤相對穩定,但利潤率一直不高。
因此,這些公司通常更傾向於上市,借助資本力量推動自身發展。
這也說明,隻要找到合適的方式和價格,就有可能在股市中掌握它們的控製權。
至少可以成為其中的重要股東。
在基建熱潮尚未興起之前,霓虹、德國、米國以及尚無國際聲譽的紅熊,它們的重型機械製造技術與能力,在全球範圍內都是頂尖的。
那麼,秦迪為何突然對這些產生興趣?
原因很簡單。
香江沒有一家具備生產能力的重型機械製造企業,一家都沒有。
香江現有的重工業,大概隻剩下日漸衰落、幾乎消失的造船業。
香江的主要經濟支柱,除房地產和金融外,更多依賴輕工業。
而香江作為一個大城市,未來將發展為國際化都市,房地產建設即將迎來高潮。
在這種背景下,對重型機械,特彆是各種施工用的重型機械需求非常大。
在無法自行生產的情況下,香江的各大地產公司隻能從外部大量采購。
其中,霓虹的產品性價比高,最受香江地產公司青睞。
秦迪察覺到這一機會,打算收購一兩家霓虹的重型機械製造企業,以此獲利。
還有一個重要原因。
那就是他極為宏大的“世界~島”計劃,所需重型機械的數量和質量,遠超任何一家香江地產商的要求。
如果無法掌控或影響相關的重型機械製造企業,那麼“世界島”的建設將會麵臨諸多困難,工期延誤和資金消耗都會增加。
世界島計劃涉及的技術,如填海造陸、人造島嶼、海水淡化、海上交通等,在當時都屬於高科技領域。
屆時所需的機械設備數量龐大,種類繁多。
將資金全部交由他人掌控,未必能確保及時到賬。不如親自參與其中,掌握主動權。
在降低投入的同時,也能逐步打造屬於自己的重型機械企業。
等到十幾年後。
內地掀起建設熱潮之際,自己也能在未來的基建發展中,分得一部分收益。
從國家和民族的立場來看。
這樣的選擇,也可以說是為未來基建行業提前打好基礎。
因此他才會關注那幾家公司,特彆是霓虹的重型機械製造企業,尤其是那些上市公司。
秦迪最看重的是小鬆株式會社。
在進入21世紀之後。
作為最早進入內地市場的重型機械公司,得益於基建發展的推動。
到了2010年以後,小鬆借助龐大的內地市場,最終成為業內全球第一!
在規模上極為龐大,設有五個地區總部,集團下設144家子公司,員工超過四萬人。
2009財年,集團總銷售額達到1兆4315億霓虹円。
而在1979年下半年。
這家上市八年的株式會社小鬆製作所,當前市值大約是1800億霓虹円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