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在九百畝土地上,短時間內建成一座大學城,乃至一所大學,這絕非易事。
秦迪對工程質量要求極高,按照國際一流大學的標準來監督與施工。
然而,那些享譽全球的學府,哪一座不是曆經百年甚至數百年才形成如今的格局?
所以晨星大學的建設,即便加快進度,也難以真正提速。
況且,若真快速建成,眼下秦迪也缺乏足夠的教師、學生等人員去充實校園。
現在已是七十九年十月。
隻要大學能在八十三年前完工,並在八十四或八十五年開始招生,秦迪便不會覺得進度慢。
教育畢竟是長遠之計,急不得。
李澤言詳細而認真地講解了晨星國際大學的五期建設規劃。
第一期是三通一平。
第二期是基礎結構施工。
第三期是內部與外部裝修。
第四期是校園環境、綠化及科研與教學設備的安裝。
第五期是收尾階段,對所有建設項目進行修整與檢查。
這份計劃書是在秦迪的嚴密監督下,由上百位專業設計師共同製定而成。
其中負責人,正是曾被邀請設計秦迪總部大樓的國際知名華裔建築師貝津銘。
貝津銘對設計大學圖紙的熱情,遠超為秦迪打造總部大樓時的投入。
在他的主導下,晨星大學雖僅有九百畝用地,比許多名校小很多,但效果圖卻令人驚豔,處處儘顯美感。
尤其是幾處標誌性建築,既蘊含東方韻味,又充滿現代氣息。
例如名為“琳琅天上閣”的建築,便是晨星大學未來的圖書館與閱覽室。
從外觀來看,它像是一個半開的竹簡,古樸而典雅。
待工程完工後,“~竹簡”未被啟用的那部分,將被改造成藏書閣,存放各類典籍,而已經開啟的部分,則作為閱讀區供學子使用。
整座圖書館高十三層,占地逾十萬平方米,屋頂鋪設孔雀藍琉璃瓦,外牆為淡青灰瓷磚,基座采用花崗岩砌成台階,欄杆為漢白玉材質,整體以藍色為主調,寓意用水防火。
僅憑這建築風格,便可見貝津銘大師深厚的中式美學功底,以及將傳統與現代巧妙結合的能力。
眼下,這座名為“琳琅天上閣”的建築仍停留在圖紙階段,選址尚在一片工地之中。
但秦迪相信,一旦它真正落成,必定會成為香江一道獨特風景。
如此精致的圖書館,全球範圍內也難尋第二家。
巡視完晨星大學的施工現場後,秦迪查看了時間,已是上午十一點半,隨即返回家中。
抵達住所後,保姆已準備好了午餐,秦迪注意到賀朝瓊、凱拉和關佳慧並未在客廳出現。
然而門口擺放著她們的鞋子,說明她們已經回來。
“先生,夫人們在房間。”
端菜出來的保姆輕聲提醒道。
“嗯,我知道了。”
秦迪點頭後直接上樓,果然在賀朝瓊的臥室找到了她們。
原來三人正圍著一張由賭王賀宏燊贈送的奢華兒童搖搖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