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道奇立刻起身,從後麵櫃子裡拿出一個藍色文件盒。
“華人置業股價最低時跌至11.1億港幣,入手後開始反彈,最終拿到了27.6的股份,投入了2.73億港幣。”
“如今美麗華酒店市值恢複到了6.8億港幣,華人置業也回升至15.1億港幣。”
“之前做空美麗華酒店,賺了一億一千五百六十萬港幣。做空華人置業獲利八千五百六十萬港幣,合計盈利二億一千一百二十萬港幣!”
看到這些清晰的結果,秦迪麵露滿意神色,說道:“做得不錯。”
這是秦迪回到香江之後,在家中指揮福德證券進行的股市操作與投資行為。
“謝謝董事長誇獎。”
張道奇一邊敬佩一邊欣喜地回應。他實在佩服老板的能力。
在老板從霓虹歸來之前,福德證券的業績和利潤雖然還算可觀,但也隻是中等水平。
老板一回來,不過短短幾天時間,就賺了兩億多港幣,還成為了兩家大型上市公司的主要股東。
既能賺錢,又能掌控公司,這種金融手段和眼光,讓張道奇感到無比震撼。
秦迪本人則沒有張道奇那麼激動。對他而言,這不過是尋常操作,無需過分激動。
他平靜地將股權證明書和合同等資料放回藍文件盒,重新交到張道奇手中,交代道:
“美麗華酒店前景不佳,隻有土地還有價值,等股價拉升後就全部拋售。”
“而華人置業可以繼續持有,等時機成熟時再通知你出手。”
實際上,如果華人置業的控股股東莊家和李家願意出售,秦迪甚至有意直接接手這家優質的地產企業。
這幾年,房地產市場漲幅巨大,華人置業的股價仍有很大上漲空間。等到1983年股災發生前,再拋售才是最合適的時機。
那時拋售後,等股災到來,再伺機抄底。
一來一回,至少能賺幾十億港幣。
但豪門莊家和李家近幾年經營狀況良好,這樣的優質資產他們不會輕易放手。
因此秦迪也隻是想想,打算先割一波,之後再看有沒有機會拿下華人置業。
聽罷老板的指示,張道奇恭敬地應道:“明白。”
張道奇應完,把文件盒重新鎖進保險櫃。
隨後他再次坐下,向秦迪報告一件事:“董事長,有件事需要向您彙報,是關於永隆銀行的。”
“永隆銀行計劃上市,目前渣打銀行在背後推動,為了抬高股價,永隆銀行高層聯係了我,希望我們公司作為承銷商之一。”
“永隆銀行要上市了?”
秦迪眼神微動,低聲自語,思緒隨之展開。
他記得永隆銀行是香江一家中型金融機構,雖在同類機構中不算頂尖,卻有著穩固的基礎。這家銀行由伍宜孫家族掌控。
永隆銀行曆史已有四十餘載,在香江中西區德輔道中至乾諾道中的地段,矗立著一座二十三層的建築,麵積超過一萬四千五百平方尺。
此外,1975年又在旺角妮敦道興建了一座核心辦公大樓,高三百英尺,共二十三層,總麵積達二萬四千五百餘平方尺。
如今這棟建築比新福平金融集團所擁有的大樓更為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