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集:舍我渡生
雙經渡將寫好的隔離方案鋪在刺史府的案幾上,宣紙上的墨跡還帶著鬆木筆杆的清香。他指尖點過虢州與鄰縣接壤的三處關隘,那裡用朱砂圈出了三個小小的三角:“此處設隔離棚,凡往來者需停留三日,每日辰時、申時各診脈一次,無發熱、無嘔吐者方可放行。”
案前的虢州刺史李嵩攥著茶盞的手指泛白,青瓷杯沿被捏出一道淺痕。他抬眼時,官帽上的銅扣在窗欞漏下的日光裡晃了晃,映得雙經渡僧袍上的補丁都亮了幾分:“雙經渡,你可知擅自調派醫隊支援鄰縣,若出半點差池,便是通同疫情、禍亂兩州的罪名?”
雙經渡身後的藥農之子阿竹猛地攥緊了藥簍背帶,簍裡的乾燥青蒿稈發出細碎的聲響。他昨日跟著雙經渡清點藥材時,分明見先生將最好的三捆常山治瘧要藥)單獨捆好,此刻才明白是為鄰縣準備的。
“大人,”雙經渡的聲音像案上那碗溫茶,不燙卻熨帖,“《黃帝內經·素問》有雲:‘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鄰縣如今便是虢州的‘未病’,若今日不救,三日後疫氣隨西風過來,虢州好不容易穩住的局麵,便會如這案上的宣紙般,一戳就破。”
李嵩將茶盞重重頓在案上,茶水濺在隔離方案的朱砂三角上,暈開一小團暗紅。他起身時官靴碾過地麵的青磚,發出沉悶的聲響:“我是虢州刺史,護的是虢州百姓!鄰縣有他們的刺史,輪不到我來操心!”
雙經渡望著他轉身時晃動的官袍下擺,那上麵繡著的纏枝蓮紋已磨得有些發白。他忽然想起三日前在醫棚外,見李嵩悄悄將自己的月俸銀錠塞進一個喪子老婦的籃中,那時這位刺史的眼神,比此刻案上的燭火要暖得多。
“大人可知,”雙經渡的聲音輕了些,卻帶著穿透人心的力量,“昨日我去城西糧倉督查粥棚,見牆上刻著前隋時的碑記,說大業年間虢州大疫,是鄰縣送來的藥材救了全城。”他俯身卷起案上的方案,墨跡暈染的朱砂三角像三顆跳動的紅心,“《金剛經》言:‘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為官者若總想著‘我的轄地’‘我的前程’,那這兩州百姓,便成了被分割的魚肉。”
李嵩的背影僵在窗前,窗外的老槐樹落下一片枯葉,正落在他的靴尖前。阿竹忽然想起昨日采藥時,雙經渡指著一株纏繞在柏樹上的菟絲子說:“你看這草,看似依附他物,實則與宿主同生共死。”此刻他望著刺史的背影,忽然懂了先生這話的意思。
“你要派多少人?”李嵩的聲音像是從牙縫裡擠出來的,帶著不易察覺的顫抖。
雙經渡展開另一份名冊,上麵是十六個痊愈者的名字,每個人名旁都記著他們患病時長與痊愈日期:“十名痊愈者,他們得過溫瘧,體內已有抗力;再加三名熟悉藥性的藥農,由阿竹帶隊。”他將一冊抄錄的《溫瘧治法》放在名冊旁,“這是按《內經》‘濕熱相搏’理論擬的方,加減都寫在後麵了。”
李嵩轉過身時,阿竹看見他眼角的紅血絲,像蛛網般纏在眼白上。刺史拿起那冊治法,指尖劃過“白虎加桂枝湯”的藥方,忽然問:“若…若鄰縣縣令不接納你們的人呢?”
“那便在關隘外搭棚施藥。”雙經渡合十行禮,僧袍的袖口掃過案上的茶漬,“總有百姓會偷偷來求醫。《內經》說‘天地之間,六合之內,其氣九州、九竅、五藏、十二節,皆通乎天氣’,人心也是這天地之氣,隻要有一絲縫隙,善意便能透過去。”
李嵩盯著雙經渡的眼睛看了半晌,那雙眼眸裡映著窗外的天光,乾淨得讓他想起年輕時讀的《論語》。他忽然抓起案上的朱筆,在名冊下方重重簽下自己的名字,墨汁透過紙背,在墊著的麻紙上洇出一片深痕:“給他們備三匹快馬,十副行囊。若…若真能控製住,我李嵩親自去關隘接他們回來。”
阿竹猛地抬頭,看見雙經渡的嘴角揚起一抹淺痕,像冬雪初融時的山澗。先生昨日教他背誦《金剛經》時說:“‘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不是讓人空無所有,而是讓人放下執念後的那份從容。”此刻他望著刺史落筆的手,忽然明白了這話裡的重量。
暮色降臨時,醫棚前的空地上燃起了三堆篝火。十名痊愈者正圍著阿竹,聽他講解藥材的辨識方法。一個曾是貨郎的漢子摸著背上的藥簍笑:“俺以前走南闖北,隻知賣貨,如今倒要學怎麼救人了。”
雙經渡站在老槐樹下,看著李嵩派來的衙役搬來二十斤乾糧和兩大壇水。刺史沒親自來,隻托衙役帶來一句話:“若遇盤查,便說是虢州刺史派去的‘疫防巡查隊’。”
“先生,”阿竹走過來,手裡攥著雙經渡給他的那把小銅秤,“我怕…怕做不好。”晚風掀起他洗得發白的粗布衣角,露出腕上那道采藥時被荊棘劃破的疤痕。
雙經渡從懷中取出一卷布帛,展開卻是他親手畫的經絡圖,上麵用蠅頭小楷寫著“脈診要訣”:“《內經》說‘脈之大會為氣口’,你隻需記住,凡瘧者脈多弦,熱盛則弦數,寒盛則弦遲。若遇疑難,便念‘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彆被表象嚇住。”他將布帛卷好塞進阿竹懷裡,又替他緊了緊行囊的背帶,“去吧,記住,你們帶的不隻是藥材,是兩州百姓的生機。”
篝火的光在阿竹臉上跳動,他忽然跪地磕了三個頭,額頭撞在青石板上,發出悶悶的聲響。起身時,他看見雙經渡僧袍的下擺被風吹得獵獵作響,像一麵迎向疫病的帆。
三更時分,醫隊出發的馬蹄聲驚醒了沉睡的城郭。雙經渡站在城門樓上,望著那隊人影消失在月色裡,像幾粒投入黑暗的星火。他掌心的念珠轉了三圈,忽然想起白日裡李嵩簽下名字時,案上那碗溫茶早已涼透,卻在燭火下泛著琥珀色的光。
夜風裡傳來遠處更夫的梆子聲,一聲,又一聲,敲在寂靜的街道上。雙經渡知道,從今夜起,虢州與鄰縣的命運,就像那碗涼透的茶,看似各不相乾,實則早已在同一個陶碗裡,融成了一樣的滋味。
醫隊能否順利進入鄰縣?雙經渡留在虢州又將麵臨怎樣的變數?且看下集分解。
喜歡雙經問渡請大家收藏:()雙經問渡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