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第6集:醫丞發難_雙經問渡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雙經問渡 > 第6章 第6集:醫丞發難

第6章 第6集:醫丞發難(1 / 1)

第6集:醫丞發難

晨露還凝在太醫院的青磚縫裡,董承已蹲在藥渣堆前,手裡攥著半塊冷掉的麥餅。昨夜給城西流民送藥回來得晚,今晨卯時的點名他差點誤了,王醫丞的眼刀便像淬了冰,直直射過來。

“董承,”王醫丞的聲音從門廊下飄來,帶著慣有的鼻腔音,“你可知罪?”

董承放下麥餅,拍了拍手上的碎屑,起身垂眸:“屬下不知。”他知道對方要發難,卻不想先認下莫須有的罪名。太醫院的規矩他沒少學,卻總學不會像其他人那樣,見了王醫丞便矮三分。

王醫丞踱著方步走近,藏在寬袖裡的手不自覺地摩挲著玉扳指——那是去年吏部侍郎送的,就因為他在診脈時“恰到好處”地提了句“大人印堂發亮,必有升遷之喜”。此刻他看著董承身上洗得發白的青布袍,眼底的輕蔑幾乎要溢出來:“昨夜亥時,有人見你私出太醫院,去向城西貧民窟。董承,太醫院的規矩,醫者非公務不得私自行醫,你當是擺設?”

董承脊背挺得筆直:“回醫丞,昨夜貧民窟有孩童染了風寒,高燒不退,屬下想著……”

“想著什麼?”王醫丞猛地拔高聲音,驚飛了簷下棲息的麻雀,“想著你董承醫術通天,能越過太醫院的規製,自成一派?還是想著那些泥腿子能給你什麼好處,比得上宮中貴人的賞賜?”他頓了頓,目光掃過董承沾著草屑的靴底,“我看你是忘了自己的身份!一個剛入太醫院的預備醫官,也敢妄議‘眾生平等’?告訴你,這長安城裡的人,從生下來就分三六九等,你手裡的藥,也得看配給誰吃!”

周圍幾個灑掃的雜役停下了動作,遠遠地偷瞄著。董承能感覺到那些目光裡的同情與怯懦——在太醫院,王醫丞的話就是天,沒人敢輕易反駁。他深吸一口氣,壓下喉頭的澀意:“《黃帝內經》有雲,‘天覆地載,萬物悉備,莫貴於人’。醫者麵前,隻有病患,無分貴賤。”

“放肆!”王醫丞氣得拂袖,玉扳指在陽光下閃著冷光,“你還敢跟我引經據典?那是給你這種黃毛小子曲解的嗎?《內經》講‘順時養生’,講‘君臣佐使’,先學明白誰是‘君’,誰是‘民’,再談你的醫者仁心!”他轉身衝藥房方向喊,“來人!”

兩個藥童應聲跑出來,垂手侍立。王醫丞指著牆角那堆堆積如山的藥材:“董承目無規矩,罰他清洗這月入庫的所有藥材,日落之前若有半點汙漬殘留,便罰他去看守藥庫,三個月不許參與診案!”

藥童們偷偷交換了個眼神——那堆藥材裡,光曬乾的艾草就有幾十捆,還有帶著泥垢的茯苓、沾著根須的當歸,要洗得乾乾淨淨,怕是得不吃不喝忙到後半夜。董承卻隻是平靜地躬身:“屬下領罰。”

王醫丞見他不卑不亢,心裡更窩火,卻又找不出更重的由頭,冷哼一聲拂袖而去。走過月亮門時,他回頭瞥了眼董承的背影,嘴角勾起一抹陰鷙——這小子太紮眼,不磨掉他的棱角,遲早要爬到自己頭上。

董承拿起木盆和粗布巾,蹲在井邊打水。冰涼的井水濺在手上,他卻沒覺得冷。昨夜貧民窟那個燒得臉頰通紅的孩童,喝下他帶去的薑湯後,呼吸漸漸平穩,孩子母親那句帶著哭腔的“多謝先生”,比任何賞賜都讓他心頭滾燙。他想起祖父手注的《黃帝內經》裡寫:“醫者,意也。上醫醫未病,中醫醫欲病,下醫醫已病。然‘意’字之首,在‘仁’。”

“董大哥,我來幫你。”一個怯生生的聲音響起。是小周,那個昨日在太醫院門口跪求學醫的孤童。董承今早特意求了管事,讓小周留下來做雜役,也算給了他一個落腳處。此刻小周手裡捧著個粗瓷碗,碗裡是兩個熱氣騰騰的菜團子:“這是廚房張嬸給的,她說你……你今天怕是沒空吃飯。”

董承接過菜團子,暖意從指尖傳到心口。他掰了一個遞給小周:“一起吃。”

小周連連擺手:“我吃過了,張嬸給我留了。”

“拿著。”董承把菜團子塞進他手裡,“乾活得有力氣。”他咬了口菜團子,粗糙的米麵混著青菜的清香,意外地爽口。“你看這些藥材,”他指著剛泡進水裡的當歸,“當歸補血,卻也分歸頭、歸身、歸尾,用法不同,效力也不同。就像人,身份各異,卻都有其存在的道理,不能因其貧賤就棄之不顧。”

小周似懂非懂地點頭,拿起一塊茯苓用力擦洗:“董大哥,王醫丞是不是很討厭你?”

董承笑了笑,沒直接回答,隻道:“他有他的難處,我們做好自己的事就好。”他想起蘇伯昨日說的“醫道如水流,遇阻則繞”,或許王醫丞的刁難,也是對他的一種試煉。

日頭漸漸升高,曬得人頭皮發緊。董承和小周輪換著打水、搓洗、晾曬,藥材的苦澀氣味混著井水的潮氣,在鼻尖縈繞。偶爾有其他醫官經過,有的裝作沒看見,有的則投來幸災樂禍的目光。董承全不在意,他的手指在清洗藥材時,不自覺地揣摩著藥性——這株黃芪的紋理夠緊實,想必是三年生的,補氣效果最好;那片陳皮曬得夠乾,理氣化痰正合適……《內經》裡“五運六氣”“性味歸經”的字句在腦海裡流轉,竟讓枯燥的勞作生出幾分趣味。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午後,蘇伯提著個食盒過來,見董承額頭上的汗珠子滾進衣領,不由歎氣:“這王顯王醫丞的名),還是老樣子,容不得半點沙子,尤其是彆人碗裡的沙子。”他打開食盒,裡麵是一碗綠豆湯和一碟醬菜,“先歇歇,喝口湯。”

董承接過湯碗,綠豆的清涼瞬間驅散了暑氣。“蘇伯,我不明白,”他低聲道,“為何治病救人,還要分高低貴賤?”

蘇伯坐在石階上,撚著花白的胡須:“你祖父當年也問過我同樣的話。那時候他剛拒絕給隋煬帝煉長生藥,被罷了官,也是像你這樣,滿肚子不平。”他望著遠處宮牆的飛簷,“這長安城裡的規矩,就像這太醫院的藥櫃,一格一格分得清清楚楚,哪味藥該放哪,誰能取用,誰不能碰,都有定數。可藥是死的,人是活的,規矩是人定的,也能被人破。”

董承眼睛一亮:“蘇伯的意思是……”

“意思是,”蘇伯敲了敲他的額頭,“彆硬碰硬。王顯罰你洗藥材,你就洗得比誰都乾淨;他不讓你接觸權貴,你就先把平民的病看好。《內經》講‘陰陽平衡’,做事也得講究個剛柔相濟。等你有了足夠的底氣,再談改變規矩也不遲。”他從袖中掏出一張折疊的紙,“這是你祖父《內經》手注裡‘治心要訣’的另一部分,裡麵提到‘情誌致病’的應對之法,你且拿去琢磨。記住,醫人先醫心,醫心先明己心。”

董承接過紙,指尖觸到粗糙的麻紙,仿佛摸到了祖父的溫度。他展開一看,上麵是祖父遒勁的字跡:“怒則氣逆,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醫者需觀其色,聽其言,察其行,方能知其心結,解其症結。”下麵還有一行小字:“心若不滯,病自難侵,如《金剛經》所言‘應無所住’,心無掛礙,方得自在。”

原來祖父早已將《內經》與《金剛經》的道理融會貫通。董承合上紙,隻覺得心裡堵著的那塊石頭豁然開朗。他站起身,對蘇伯深深一揖:“謝蘇伯指點。”

蘇伯笑著擺手:“快去乾活吧,彆真讓王顯抓著把柄。”

日頭西斜時,最後一束陽光掠過晾曬藥材的竹匾,將當歸、黃芪的影子拉得老長。董承直起酸痛的腰,看著一排排乾乾淨淨、散發著清香的藥材,忽然覺得,這些被精心清洗過的草藥,仿佛也帶著一股不屈的勁兒。小周累得趴在石桌上打盹,嘴角還掛著淺淺的笑意。

王醫丞不知何時站在了院門口,身後跟著兩個醫官。他麵無表情地走過竹匾,手指隨意拂過幾味藥材,指尖乾乾淨淨。隨行的醫官想開口說些什麼,被他用眼色製止了。

“還算像樣。”王醫丞丟下這句話,轉身就走,隻是沒人看見,他轉身的瞬間,眼底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複雜——這小子,倒真有股韌勁。

董承望著他的背影,沒有說話。他知道,這隻是開始。長安的樊籠,遠比他想象的更堅固,但他手裡有《內經》的醫理,心裡有《金剛經》的禪意,還有那些等著他救治的生命,這些,就是他打破樊籠的底氣。

夜色漸濃,董承帶著小周往住處走。月光灑在青石板上,映出兩個相依的影子。小周揉著眼睛問:“董大哥,明天我們還會被刁難嗎?”

董承抬頭望著天上的月亮,輕聲道:“也許會,也許不會。但無論如何,我們都要做好該做的事。”他想起祖父的話,“莫困於長安樊籠”,或許這樊籠,本就是用來讓人衝破的。

那麼,王醫丞接下來還會用什麼手段針對董承?董承又將如何化解?“雙經問渡”的故事才剛剛展開,且看下集。

喜歡雙經問渡請大家收藏:()雙經問渡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多了一道 重生:我的青梅和竹馬 風裡雨裡不如有你 從愛情公寓開始製作神劇 綜各世界組邪門cp 奧術徽記 下山複仇,我是世間最後的龍王 雙界非命 妾室出逃後,清冷權臣強娶豪奪 平民冰法如何靠小綠瓶逆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