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盯著冰糖看了半晌,喉結動了動,終是接過冰糖,往嘴裡一塞,含糊道:“往裡麵走,有片鬆樹林,那裡多。”
雙經渡謝過少年,帶著明心往鬆樹林走去。果然,林子裡的鬆樹根部有不少茯苓,兩人忙活了大半天,采了滿滿一筐。回去的路上,雙經渡又教明心辨認了幾種可食用的野果,像山杏、酸棗,雖然酸,但能補充水分和養分。
回到鎮子,雙經渡把采來的野菜和茯苓分發給村民,又教他們怎麼處理:“馬齒莧焯水後涼拌,灰灰菜可以做團子,茯苓切片曬乾,既能煮粥,也能入藥。”他還特意找到那個挖茯苓的少年,把自己配的消食散給了他一包:“看你麵黃肌瘦,怕是常有腹脹,這藥早晚各服一勺,能幫你消化。”
少年接過藥包,低聲說了句“謝謝”,轉身跑了。
接下來的幾日,雙經渡索性讓明心把馬車趕到鎮中心的空地上,每日坐診,教村民辨識可食用的野菜草藥,還把帶來的醫書裡關於饑荒時節養生的章節抄錄下來,貼在牆上供人觀看。他常說:“《內經》講‘上工治未病’,不光要治病,更要教人怎麼不生病。這饑荒年月,保住脾胃就是保住命。”
村民們漸漸對他放下了戒心,有什麼好吃的都會想著他。那個腿腫的老漢,用雙經渡教的法子調理了幾日,竟能拄著拐杖走動了,特意把家裡僅存的幾個雞蛋送來;漢子媳婦熬了小米粥,第一碗總是端給雙經渡;就連那幾個起初怯生生的孩子,也敢圍著他,聽他講山裡的草藥故事。
這天傍晚,雙經渡正在整理藥材,忽聽鎮口傳來一陣喧嘩。出去一看,隻見幾個騎著馬的官差,正拿著鞭子抽打一個村民。“說!是不是你們藏了逃荒的?”為首的官差凶神惡煞地吼道。
那村民被打得趴在地上,嘴裡還在辯解:“大人,我們這鎮子都快餓死了,哪有糧食藏人啊……”
雙經渡上前一步,攔在官差麵前:“大人,村民們都是本分人,何必動粗?”
官差上下打量了他一番,見他不像本地人,厲聲問道:“你是什麼人?敢管官差辦案?”
“在下雙經渡,行醫之人。”雙經渡不卑不亢道,“這鎮子遭了大旱,百姓困苦,大人若有公務,不妨好好說,何苦傷人?”
官差冷笑一聲:“行醫的?我看你是跟這些刁民一夥的!最近縣裡丟了官糧,說不定就是這些逃荒的乾的,我看你也形跡可疑,跟我們回縣衙一趟!”說著就要來抓雙經渡。
明心忙擋在前麵:“你們不能抓我先生!他是好人!”
村民們也圍了上來,七嘴八舌地為雙經渡辯解。那老嫗更是抱著官差的腿哭道:“大人,雙先生是我們的救命恩人啊,您不能抓他!”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官差被纏得不耐煩,揚起鞭子就要打老嫗。雙經渡眼疾手快,一把抓住鞭子,沉聲道:“大人若執意如此,恐怕不妥。”他指了指周圍的村民,“民心如鏡,大人是為百姓辦事,還是為己私利,他們都看在眼裡。”
就在這時,那挖茯苓的少年突然從人群裡鑽出來,手裡拿著塊令牌,往官差麵前一遞:“你們看這個!”
官差見了令牌,臉色驟變,“撲通”一聲跪了下來:“不知是小公子在此,屬下有罪!”
眾人都愣住了,隻見少年把令牌收好,對官差道:“我奉父親之命前來查探旱情,這些村民都是良民,官糧失竊與他們無關,你們趕緊回去,彆在這擾民!”
官差連滾帶爬地帶著人走了。少年轉過身,對雙經渡拱了拱手:“先生,讓您受驚了。我父親是這附近的知府,我聽說青石鎮旱情嚴重,就私自跑來了。”
雙經渡恍然大悟,笑道:“原來如此。隻是你既為知府之子,為何要隱瞞身份?”
少年撓了撓頭:“我穿著官服來,他們肯定不敢說實話。還是這樣好,能看到實情。先生這些日子做的事,我都看在眼裡,實在佩服。”他從懷裡掏出一疊銀票,“這是我帶的錢,先生拿著,給村民們買點糧食吧。”
雙經渡接過銀票,鄭重道:“多謝小公子。隻是救急容易,救窮難,這旱情一日不緩解,百姓就一日不得安寧。”
少年歎了口氣:“我父親已經上書朝廷,請求賑災,隻是……朝廷的批複還沒下來。”
雙經渡望著天邊的晚霞,若有所思道:“總會有辦法的。《金剛經》言‘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困境也是如此,來了終會去的。”
他轉頭對少年說:“明日我帶你去山裡看看,那裡有不少能吃的東西,或許能解燃眉之急。”
少年眼睛一亮:“真的?那太好了!”
夜色漸濃,村民們燃起篝火,圍著雙經渡和少年,聽他們講外麵的事。火光映在每個人臉上,驅散了些許愁苦。雙經渡看著眼前的景象,心裡默念:“願這火,能照亮他們前行的路。”
隻是他不知道,這少年的到來,不僅帶來了希望,也帶來了一場意想不到的風波。那知府聽聞兒子在青石鎮,且與一位行醫之人來往密切,竟親自趕了過來。
雙經渡會如何與知府打交道?青石鎮的旱情能否得到緩解?想知道《雙經問渡》的後事如何嗎?且看下集分解。
喜歡雙經問渡請大家收藏:()雙經問渡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