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集:藥香漸融冰封心
破廟的木窗糊著舊麻紙,被晨風吹得簌簌響。雙經渡剛將新采的青蒿晾在簷下,就見老婦端著空藥碗從偏殿走出來,晨光透過紙縫落在她鬢角的白發上,竟比往日多了幾分柔和。
“先生,這藥渣倒在哪裡?”她的聲音仍帶著沙啞,卻沒了前幾日的生硬。
雙經渡轉過身,晨光恰好照在他清臒的臉上,目光溫煦如春日融雪:“牆角有個土坑,倒在那裡能肥田。”他頓了頓,又道,“《黃帝內經》說‘藥食同源,草木有靈’,藥渣回土,也是讓它們歸了本處。”
老婦沒接話,端著碗走到牆角。坑是前幾日藥農之子挖的,專為傾倒藥渣。她彎腰時,後腰的舊傷隱隱作痛——那是年輕時給地主插秧摔的,每逢陰雨天就像有針在紮。此刻卻奇異地緩和了些,許是昨夜喝的藥湯真起了作用。
倒完藥渣轉身,見雙經渡正蹲在曬藥的竹匾前,用手指撚起一片青蒿葉。“這青蒿得趁晴日曬乾,正午的日頭最烈,曬足三個時辰,藥效才不會走散。”他抬頭看見老婦,又道,“您若得空,幫著翻翻?葉片翻麵才能曬得勻淨。”
老婦遲疑了瞬。這些天雙經渡從不強迫她做事,每日隻在她身邊讀幾段《金剛經》,或是講些《內經》裡的養生話。昨夜她舀藥湯時,明明聽見他在草堆上翻身,卻故意裝睡沒作聲。此刻聽他相求,竟找不出拒絕的理由,隻悶聲應了句:“曉得了。”
雙經渡眼底掠過一絲淺淡的笑意,起身往醫棚走去。那裡已有十幾個患者在等候,多半是些麵黃肌瘦的流民,裹著破爛的衣裳,蜷縮在牆角瑟瑟發抖。見他進來,有人掙紮著要起身,被他按住:“躺著便是,不必多禮。”
他走到最外側的草席前,那裡躺著個十四五歲的少年,額頭滾燙得像塊烙鐵,嘴唇乾裂起皮。雙經渡伸手搭在他腕上,指尖能清晰地感受到脈搏浮數而急,正如《內經》所言“熱則脈數”。
“何時開始發熱的?”他輕聲問守在旁的婦人。
婦人紅著眼圈搖頭:“前天還好好的,昨兒夜裡突然就燒起來,說胡話,還抽搐……先生,他是不是也像我家男人那樣……”話說到一半,被自己的哭聲噎住。她男人三天前死於溫瘧,屍體還沒來得及掩埋,就被衙役拖去城外燒了。
雙經渡收回手,從藥箱裡取出三棱針,在火上燎了燎:“彆怕,他這是熱入營血,刺絡放血能暫解其急。”他按住少年的耳垂,那裡青筋暴起,“《靈樞》有雲‘病在血,調之絡’,放幾滴血,熱邪便能隨血而出。”
針尖刺破皮膚的瞬間,少年“唔”了一聲,渾濁的眼睛睜開條縫。暗紅的血珠順著耳垂滾下來,滴在草席上,暈開小小的紅點。放了七八滴,雙經渡才用乾淨的麻布按住傷口:“去取碗青蒿湯來,稍涼些給他灌下去。”
婦人忙不迭地應聲,踉蹌著往灶房跑。那裡老婦正蹲在竹匾前翻青蒿,見她慌慌張張的樣子,皺眉道:“慢些走,地上滑。”
婦人刹住腳,抹了把淚:“嬸子,您幫我看眼火,我家娃……”
“曉得了,去吧。”老婦沒抬頭,手指撫過青蒿葉,葉片邊緣的鋸齒硌得指尖微疼。她想起兒子小時候,總愛摘田埂上的青蒿玩,說這草聞著像太陽的味道。有次他摘了一大把回來,被她嗔怪“瘋跑什麼”,如今想再聽那聲“娘”,卻隻能在夢裡了。
灶上的藥罐咕嘟作響,藥香混著青蒿的清苦味飄出來。老婦起身掀開蓋子,見褐色的藥湯正翻著小泡,便用長柄勺攪了攪。這藥方是雙經渡定的,青蒿配知母,加了點甘草調和苦味,她這幾日看下來,竟也記熟了每味藥的分量。
“嬸子,湯好了嗎?”婦人的聲音從醫棚方向傳來。
老婦應著“就來”,用粗瓷碗舀了半碗藥湯,放在地上晾著。剛轉身要回竹匾旁,就見雙經渡扶著那少年走過來,少年腳步虛浮,卻已能自己站穩。
“讓他在灶邊坐會兒,暖和些。”雙經渡對婦人說,又轉向老婦,“勞煩您照看片刻,我去看看那邊的病人。”
老婦沒說話,隻是往灶膛裡添了塊柴。火光映在少年臉上,他嘴唇翕動著,像是在說什麼。老婦湊近些,才聽清他在念“娘,我冷”。
她心裡猛地一揪。兒子臨終前也是這樣,燒得渾身滾燙,卻一個勁喊冷,抓著她的手不肯放,直到最後力氣耗儘,手才慢慢鬆開。她下意識地摸了摸少年的額頭,比剛才確實涼了些,可那股寒意,卻像順著指尖鑽進了她自己骨頭縫裡。
“喝口湯吧。”老婦端起晾溫的藥碗,遞到少年嘴邊。
少年起初不肯張嘴,她耐著性子哄:“喝了就不冷了,你娘要是在,也會讓你喝的。”這話一出口,自己先愣住了——多久沒這樣跟人說過話了?自從兒子走後,她就像被凍住了,見誰都覺得礙眼,聽誰說話都覺得煩躁。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少年許是聽到了“娘”字,喉結動了動,竟真的張開嘴,小口小口地喝起來。藥湯很苦,他皺著眉,卻沒停下。老婦看著他喝完,接過空碗時,指尖不小心碰到他的手,那孩子竟反手抓住了她的手腕。
“娘……彆丟下我……”少年閉著眼,淚水從眼角滾下來。
老婦渾身一震,想抽回手,卻被他抓得很緊。這力道,像極了兒子小時候怕她走夜路,攥著她衣角不肯放的模樣。她僵在原地,灶膛裡的火光明明滅滅,映得她臉上的皺紋忽深忽淺。
不知過了多久,雙經渡的聲音在身後響起:“他燒得久了,心神不穩,讓他抓會兒吧。”
老婦回頭,見雙經渡站在晨光裡,手裡拿著本磨了邊角的《金剛經》。“《金剛經》說‘如夢幻泡影’,可這念想,有時卻比真的還沉。”他翻開經書,輕聲念道,“‘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不是要忘了,是要帶著念想,好好往下走。”
少年的手漸漸鬆了,頭歪在灶台上睡熟了。老婦抽回手,指尖還殘留著孩子的溫度。她望著灶上蒸騰的藥氣,突然說:“先生,下午我來煎藥吧。”
雙經渡抬眸看她,眼底的光比晨光更亮:“好啊,有您幫忙,藥能煎得更勻淨。”
老婦沒再說話,轉身回到竹匾旁,繼續翻曬青蒿。風穿過破廟的窗欞,帶著藥香掠過她的臉頰,她抬手抹了把臉,卻不知什麼時候,眼淚已經乾了。
醫棚裡傳來雙經渡溫和的說話聲,夾雜著患者的咳嗽和低低的交談。老婦望著那些來來往往的身影,突然覺得這破廟,好像不再像前幾日那般冷清了。
想知道老婦能否徹底走出喪子之痛?且看下集分解。
喜歡雙經問渡請大家收藏:()雙經問渡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