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十四年深秋,襄陽城外的演武場依舊殺聲震天,但州牧府內的波瀾卻愈發深沉。林羽“隱秘安置”何太後與納張春華入府的兩步棋,如同投入靜湖的石子,激起的漣漪正悄然擴散至荊襄政治的各個角落。
一、鳳影疑雲,流言悄起
靜思園雖戒備森嚴,但“前朝貴人”入住的消息,仍不免在極小範圍內引起猜測。儘管林羽嚴令知情者封口,但“州牧府內藏有身份極高之女眷”的模糊流言,依舊如同秋日薄霧,在襄陽上層士族間若有若無地彌漫。這流言與林羽近日略顯頻繁前往靜思園的舉動交織,引得蔡瑁、蒯越等重臣心中暗自揣度,卻無人敢輕易探問。何太後何蓮)身處園中,對外界風波亦有感知,她深知自己已成為林羽棋局中一枚極其特殊而危險的棋子,每一步都需如履薄冰。
二、春華立威,內宅微瀾
張春華入住州牧府後,並未因出身和過往而自覺卑微。她性情剛烈冷靜,行事極有分寸,對周芷執禮甚恭,對貂蟬、糜貞等人亦不卑不亢。然而,對於試圖挑釁的蔡姝,張春華卻展現出強硬一麵。一次,蔡姝借故在宴席上言語暗諷,張春華當即放下筷子,目光平靜卻銳利如刀,直刺蔡姝:“妾身雖出身罪臣之家,然既入此門,便為林氏之人。夫人若有指教,不妨明言,何須效仿長舌村婦,徒惹人笑?”一番話擲地有聲,噎得蔡姝麵紅耳赤,在場眾人皆驚。周芷出麵圓場,事後卻對林羽感歎:“張夫人非尋常女子,府中日後恐難平靜。”林羽聞之,不置可否,心中卻對張春華的應對暗自嘉許,這無疑有助於壓製蔡姝日漸驕縱的氣焰。
三、西涼穩邊,孟起請戰
長安方麵,徐庶、周猛送來詳細軍報。馬超已基本平定涼州,韓遂遠遁羌中,短期內難成氣候。馬超上表,一方麵感謝林羽表奏其為涼州牧,進獻良馬五千匹;另一方麵,則再次強烈請求趁勢西征,剿滅韓遂殘部,並“打通西域,複漢家威儀”。表文中,馬超的複仇怒火與開疆拓土的雄心交織,言辭激烈。
林羽與諸葛亮、徐庶通過文書)商議後,認為涼州新定,羌胡未完全歸心,不宜貿然遠征。但亦不宜過度壓製馬超的銳氣。遂回信,嘉獎其功,同意其清剿涼州境內韓遂殘匪,但嚴令暫不出玉門關,並以籌措軍糧、鞏固地方為由,要求其將主要精力放在安撫羌胡、恢複生產上。同時,密令徐庶、周猛加強對馬超軍糧補給的控製,以柔性的方式節製其行動。
四、係統反饋,潛流暗湧
【係統提示:】
1.“鳳隱”劇情線發展:何太後隱秘安置度維持35,流言開始滋生,觸發“信息管控”挑戰。若流言失控,可能導致曹操勢力察覺,觸發外交危機。
2.內部整合效果:張春華事件後續發酵,內宅穩定性小幅波動5),但成功震懾了潛在的不安定因素蔡姝),長期看有利於確立規矩。獲得特質【內帷肅靜】小幅提升後院事件處理效率)。
3.西涼戰略評估:成功穩住馬超,涼州進入消化期。獲得緩衝時間。馬超忠誠度維持85因其請戰被部分駁回,略有微詞)。
4.觸發新機遇:“諦聽營”探報,益州劉璋因畏懼林羽勢大,與漢中張魯摩擦加劇。可考慮暗中煽風點火,或秘密聯絡張魯。
五、暗室密謀,仲達遺計
就在林羽以為司馬家之事已告一段落時,一個意想不到的訪客,在一個雨夜求見。來人是司馬懿生前的一名心腹老仆,冒死從河內溫縣趕來,聲稱奉司馬懿遺命,有密信呈交林羽。
林羽在密室接見。老仆呈上一卷以特殊藥水處理過的絹帛,言道:“主人臨終前囑托,若荊州牧林公能保全司馬一族,並善待夫人、公子,則將此信獻上。若不能,則焚之。”
林羽展開絹帛,上麵是司馬懿親筆,字跡略顯潦草,似是在病重或危急時所書。信中並無哀求之語,反而是一篇對天下大勢的分析以及給林羽的“三策”:
上策:西和諸戎,南撫巴蜀,東聯孫氏,北拒曹公。待中原有變,可命一上將出宛洛,主力出秦川,則天下可定。
中策:若與孫權聯盟破裂,則當先取江東,全據長江,與曹操劃江而治,徐圖北進。
下策:與曹操正麵爭鋒於中原,雖勇,然勝負難料,縱勝亦元氣大傷,恐為他人所乘。信末,司馬懿寫道:“……羽公雄略,必不甘久居人下。然操之勢大,非獨力可抗。懿此言,非為求生,實念漢室傾頹,不忍見神州再陷戰火耳。若公能納忠言,則懿雖死無憾。”讀完此信,林羽久久不語。司馬懿此人,即便死後,其智謀與深遠布局,依舊讓人心生寒意。這封信,是示好?是自保?還是更深遠的算計?他將其示於諸葛亮。諸葛亮觀後,歎道:“司馬仲達,確為奇才。此三策,頗合時宜。然其心難測,主公可參考其策,但不可不防其族。”司馬懿的陰影,似乎並未隨著他的死亡而消散。
秋雨敲打著窗欞,林羽感到肩上的擔子又重了幾分。外有強敵環伺,內有暗流湧動,前朝太後的隱秘存在,司馬家族的歸附與隱患,都讓他必須更加謹慎地駕馭這艘行駛在亂世激流中的巨艦。下一步,是繼續深化內政,還是在外交或情報上尋求突破?新的抉擇,迫在眉睫。
喜歡神話三國:開局獲得神級選擇請大家收藏:()神話三國:開局獲得神級選擇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