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豆豆想了想,說道:“現在,大洋已經可以自由流通。
學校急用錢的地方多,我們應該再取出一些白銀,兌換成大洋備用。
這次是修複膠卷膠片的事。
將來,如果出現急用大額資金的情況,一時之間,是沒有辦法借到的。”
艾葉點頭說:“我建議,先拿出兩白銀出來,兌換成大洋。
還給可可叔500塊,其餘的備用。
以後,隻要備用的大洋,降到2000塊,就再補滿到塊。
這樣安排,記賬也方便。”
蒙豆豆聽了,點頭同意。
元宵節之前,他們分幾次辦好了這件事。
4月16日,期中考試成績出來。
在大院學習的孩子們,平均成績,正好是年級第七名。
艾葉當了自己的銀手鐲,交給周媽媽,換成了大洋,充作家用。
然後,才做她工作,讓她同意,把最大的那頭豬殺了。
把最好的肉,拿出去賣掉。
其餘的部分,醃一些慢慢吃。
剩下的,全部燒成肉菜,給孩子們解饞。
蒙豆豆特彆支持艾葉的做法,他說:“雖然梁爺爺的身體已經大好,不用再坐躺椅了。
但是他的行動遲鈍,智力恢複緩慢,需要多吃葷菜來加強營養。”
後院裡,孩子們高興,殺豬這天,跟著周嫻香忙前忙後,等著吃肉。
唯獨郭以剛在背詩:
“老夫畏熱飯不能,
先生饋肉香傾城。
霜刀削下黃水精,
月斧斫出紅鬆明。
君家豬紅臘前作,
是時雪沒吳山腳。
公子彭生初解縛,
糟丘挽上淩煙閣。
卻將一臠配兩螯,
世間真有揚州鶴。”
蒙豆豆見了奇怪,一打聽才知道,郭以剛這次考了年級第十四名,離前進十五名的目標隻差一名。
如果他再考差一點,少前進一名,大院孩子的平均成績,四舍五入就是年級第八名,也就不能殺豬吃肉了。
秦關意知道後,氣得跑去查了他的考試卷。
發現是他的國文古詩詞,拖了後腿。
正好,趁今天殺豬吃肉,逼著他背宋代詩人楊萬裡的《吳春卿郎中餉臘豬肉,戲作古句》,一邊應著景,一邊背著詩,不背熟不準吃。
當天晚上,等郭以剛背熟了,周嫻香拿出一點豬零碎和豬下水,燒了幾個菜,先給孩子們解饞。
第二天是星期天,很多人都休息。
按照艾葉的提議,多多邀請了親朋好友,請大家來後院,一起打牙祭。
周嫻香見艾葉給足了家用,該賣的肉賣了,該醃的肉醃了。
於是,心裡有了底氣,答應把剩下的豬肉、豬零碎和豬下水,多兌些蔬菜,做出肉菜來,讓大家搶著吃,好好熱鬨一番。
第二天,齊飛白夫婦、蒙得一夫婦、邱達光夫婦、溫習夫婦、溫可可一家、童俊夫婦、江騰衝夫婦、王守常一家、艾寧都一家、範竹毫、秦關意、唐靈脂、金雨蒙以及大院裡的幾家,將近五十人,聚在了一起。
周嫻香帶著一幫人,裡裡外外地在忙菜。
齊飛白帶著一幫人,在院子裡聊天。
梁九斤等人,幫周嫻香做完重活,聚在一起玩起了《吃豬》遊戲。
梁有餘、童麗、童俊、沙浣煙、範竹毫、王夢瑤、王夢瑞、馮惜蟬、白薇也興致勃勃地參加了進來。
艾青青首先宣布了遊戲規則:
“第一,大家圍坐成一圈,裁判是白薇阿姨。
從她左手邊的人開始,依次說出,自己想吃的豬身上的部位;
第二,豬的每一個部位,隻準吃一次。
說重複了的人,就被淘汰;
第三,三秒鐘之內,接不上的人,就被淘汰了;
第四,遊戲一共玩三次,每次的第一名,多吃一塊豬頭肉。
最後一名,學豬叫三聲;
第五,投機取巧、提醒彆人、乾擾比賽的人,不光要學豬叫,還要學豬爬。”
第一場遊戲玩下來,馮惜蟬得了第一名。
她學的是生物學,對豬的結構非常了解。
她把容易說的部位,都留給彆人說,自己專門挑不常見的說。
蒙不遲因為年紀最小,知道豬的部位不多,對遊戲規則又似懂非懂,第一個就被淘汰了。
梁有餘讓他學豬叫,他不會,梁有餘叫了兩聲,讓他跟著自己學。
蒙不遲記性好,又覺得好玩,和梁有餘兩人,開心地叫個不停。
第二場遊戲開始,因記憶力超常,對遊戲規則熟悉了一些。
蒙不遲專挑馮惜蟬在第一輪說過的部位說。
過了幾輪,他都沒有被淘汰。
一開始,大家都沒有注意到蒙不遲說的規律。
秦關意、郭以剛覺得好玩,一個有意說,要吃豬毛,一個有意說,要吃豬臭臭,白薇笑他們什麼都敢吃。
秦關意得意地說:“管它呢,又不是真吃,我可不想學豬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