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思靜聽了,拉了他,抱在了自己的懷裡,歎了一口氣,說道:“小虎的媽媽,姓孟不姓齊,叫孟執秋。”
接著,又問:“不遲,你怎麼想起來,問這個問題的?”
蒙不遲回過頭,看了看梁有餘和秦關意,笑道:“關意姐姐說,小虎哥哥的媽媽姓孟,我和梁爺爺不信。”
見樊思靜點頭,蒙不遲不解地問:“小虎姓宗,是跟爸爸的姓。
小虎的媽媽姓孟,公公姓齊,婆婆姓樊,她是跟誰姓的?”
樊思靜聽了,抱起蒙不遲,慢慢地說起來:“小虎的媽媽,是跟她自己的爸爸姓的。
她是我和齊爺爺,領養的孤兒!”
蒙不遲不知道什麼叫領養,接著問:“領養的?”
樊思靜點頭,看了一下齊飛白,然後對眾人說:“今天,第一次對大家,說說小虎媽媽的身世。
我和飛白結婚以後,幾經波折,一直沒能生下孩子。
後來,我們經朋友介紹,從南京孤兒院領養了孟執秋。
再後來,又接受宗懷仁的請求,收養了宗護敏。
從此,我們家四姓兩代人,生活在了同一屋簷下。”
秦關意聽了,走過來,偎在樊思靜身邊,歎道:“原來,小虎哥哥的爸爸媽媽,都是你們養大的啊?!”
樊思靜點頭說:“不錯!
早在1912年,孫中山先生在南京建立臨時政府的時候,考慮到辛亥革命烈士的子女,以及戰爭孤兒的命運,決定成立南京孤兒院。
他任命黃興的夫人徐宗漢為院長,來主持籌建工作。
後來,袁世凱稱帝,孫中山和黃興,發動了二次革命。
因革命失敗,兩人被通緝,孤兒院被迫停辦。”
梁九斤在一旁聽了,驚歎道:“啊,停辦了?!”
樊思靜點頭說:“表麵上是停辦了,實際上,一直都在辦。
一些慈善人士,把孤兒院的院生們,領養到了南京紅山南朝的古嘉善寺裡。
後來,為防止反動軍閥張勳的破壞,對外稱作慈善收容所,歸屬宗教界領導。
1928年,南京國民政府成立以後,南京孤兒院才得以恢複。”
秦關意聽了,問道:“那些孤兒長大以後,都去了哪裡?”
她看了看齊飛白,又說:“1917年,慈善收容所的孤兒們,逐漸長大,都到了讀書的年齡。
為了給孩子們一個好的學習環境,收容所動員一些知識分子家庭,去領養他們。
我和飛白就是在那個時候,領養了7歲的孟執秋。
接著,就給她安排了學校,留在我們的身邊讀書。”
蒙不遲邊想邊問:“孤兒全部都被領養走了嗎?
慈善收容所解散了嗎?”
齊飛白說:“在慈善收容所時期,孩子們被一分為二。
辛亥革命的烈士子女,進入了宋美齡任校長的遺族學校。
非烈士的子女,進入了後來創建的、由宋慶齡任院長的南京孤兒院。
所有的孤兒,都得到了妥善的安排。”
秦關意看著齊飛白,又問:“遺族學校?那是什麼學校?”
齊飛白聽了,想了想說:“1928年10月,由蔣介石提議,設立了籌備遺族學校委員會。
他推舉蔡元培、何應欽、葉楚傖、宋慶齡、宋美齡、何香凝、王文湘、李德全、劉紀文、江恒源、傅煥光為籌備委員會委員。
11月,中國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會通過決議,決定在南京紫金山南麓的中山陵附近,創辦一所革命烈士子弟學校。
學校專門收容北伐戰爭中陣亡將士的子女,以及辛亥革命中壯烈犧牲的烈士後代。
學校裡的學生,由國家統一培養教育,以告慰先烈的在天之靈。
校址就選在中山陵附近,象征著烈士後代仍在接受著中山先生的關懷。
所以,校名定為國民革命軍遺族學校,宋慶齡、宋美齡先後擔任了學校校長。”
聽齊飛白說完,蒙豆豆問道:“你們接著,又領養了小虎的爸爸?”
樊思靜搖頭說:“不是領養,是接受寄養。
那個時候,國內的局勢不穩。
川軍大將劉湘,安排了他的得力乾將宗懷仁,來南京辦事處工作。
小虎的爸爸宗護敏,隨宗懷仁、師有儀夫婦一起,也來到了南京。
宗護敏和孟執秋,在同一所學校讀書,做了同班同學。
後來,隨著戰局的變化,宗懷仁奉命回川。
小虎奶奶師有儀,見南京的教育質量好,和宗懷仁商量,想讓宗護敏繼續留在南京上學。”
秦關意點頭,說道:“後來,他們選中了你和齊爺爺家,寄養小虎的爸爸。”
齊飛白衝她挑了挑大拇指,說道:“是的!
宗護敏和孟執秋在學校,相處得來,一直是好朋友。
宗懷仁夫婦提出寄養申請時,宗護敏自然而然地選擇了我們家。
宗懷仁夫婦見是書香門第,對孩子又好,也就同意了孩子們的選擇。
再後來,我們把兩個孩子,雙雙培養上了大學。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畢業以後,他們結婚去了四川。”
蒙不遲托著下巴,笑道:“再再後來,就有了小虎哥哥。”
梁九斤寫完作業,從書房裡出來。
在一旁,聽了一會兒,問道:“齊爺爺,小虎哥哥以後回來,是先去武漢,找他的爸爸媽媽嗎?
還是來南京,找你們呢?”
見齊飛白一下說不上來,樊思靜說道:“他肯定先來南京!”
秦關意不解,問道:“為什麼呢?”
樊思靜邊想邊說:“小虎孝順,他最喜歡的爺爺奶奶,就葬在南京。”
齊飛白聽了,點頭說:“我同意!
雖然,小虎的父母和佳佳的父母,都生活在武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