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青萍見水餃已經煮好,一邊給大家端著,一邊說:“是的。
等水渠修到小店村,附近的幾個自然村,都能就近取水了。
用水量多的人家,就有條件多打一個水窖,用來儲水了。
自然村的孩子們,擔水的時間短了,學習時間也就多了。
到那個時候,我可以把這個院子,改造成一所小學,讓孩子們都在家門口上學!”
蒙豆豆、艾葉一邊吃著水餃,一邊仔細詢問起來。
不一會兒,就了解到,小店村因水失學、半失學的孩子人數,辦學的具體要求,師資以及生源等細節。
接著,兩人低聲商量了一下,蒙豆豆對施青萍說:“以群媽媽,我們有一個想法。
等小店村的水資源問題解決了,就資助你,來辦這個小學。
不知道,你願不願意?”
施青萍聽了,又驚又喜,說道:“當然願意!
就是不知道,需要我做些什麼?”
艾葉聽了,邊想邊說:“請你做三件事。
第一,統計一下,因沒有水窖,或者水窖不足,造成孩子失學、半失學的家庭,一共有多少。
即使水渠沒有修過來,也儘快給這些家庭打水窖。
這樣,就可以讓這些孩子,儘快複學了。
第二,統計一下,建造小學以及購置教具、教案需要的費用。
第三,在學校邊購一塊地,新蓋一間自住房的費用。”
施青萍聽了,想了想,問道:“這些問題,我明天與村長合計一下,最遲後天能告訴你們。
隻是不知道,你們什麼時候走?”
蒙豆豆聽了,點頭說:“我們打算,讓以群帶著,在附近幾個地方走一圈,後天再回去。”
施青萍聽了點頭,招呼眾人先吃飯。
飯後,她把三間房裡的炕鋪,全部收拾了出來。
等安排眾人住下,就帶著郭以群、艾青青,匆匆出了門,去鄰居家借住去了。
晚上,蒙不遲、秦關意寫完作業,周嫻香打了水給他們洗手、洗腳。
他們見小店村的生活用水,來之不易,死活不願意。
每人隻用自己的毛巾,把手腳擦乾淨,就去睡了。
第二天,蒙不遲和秦關意,一大早就被峽穀雄雞的鳴叫聲叫醒。
他們發現,施青萍、郭以群、艾青青早已經回來。
施青萍、周嫻香、艾青青三人,正忙著做早餐。
院子裡,梁有餘對著一棵棗樹,正在發呆。
艾葉和安娜,在布置著碗筷。
蒙豆豆和王守常,在一旁劈柴。
郭以群、梁九斤兩人,正清點著水桶,準備飯後出門,去取水點擔水。
秦關意、蒙不遲見了,也想去看擔水,趕忙洗漱完畢。
然後,就跟在郭以群、梁九斤左右,一步也不願意離開了。
不一會兒,早餐做好。
安娜給馮念初穿戴洗漱完畢,十三人一起,吃起了早餐。
梁有餘邊吃邊笑,說道:“扁粉菜和油餅,比安陽的好吃。”
艾葉聽了點頭,也笑道:“梁前輩不愧是美食家!
青萍妹妹的手藝,可以去安陽開店了。”
施青萍搖著頭,笑道:“不是我手藝好,是原材料好。
原材料好,沒有燒不好的!”
艾葉聽了,想起郭以群請她回南京的事,說道:“青萍妹妹,你乾脆去南京開個店吧!
這樣安排,既能和以群他們生活在一起,將來又能照顧他們的孩子。”
施青萍看了看郭以群和艾青青,說道:“謝謝艾葉姐!
也謝謝大家對以群、青青和我的關心。
我已經和以群、青青說好,等他們有了孩子,一定會去南京,照顧他們的孩子。
到時候,再去9號大院看望大家,現在就不去了。”
郭以群拉住艾青青的手,對艾葉說:“媽媽十分喜歡青青。
她同意我和青青的婚事,也支持我讀水利專業。
她隻是在這裡住慣了,鄉親們也需要她。
所以,我和青青都支持她的決定。”
艾青青點頭,補充道:“阿姨還希望以群,畢業以後,能回到家鄉,指導這裡的水利建設,為鄉親們拔除窮根。”
梁有餘聽了,突然,在一邊重重地說了一句:“好!”
他的聲音,把眾人嚇了一跳。
眾人忙去看他,見他又埋下頭,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
秦關意、蒙不遲見了好笑,也學著他的樣子,說一句“好”,埋頭吃一口。
吃完早飯,郭以群、梁九斤去擔水,秦關意、蒙不遲馬上就跟在了後麵。
梁有餘見了,也要跟去。
周嫻香見了不讓,說道:“聽青萍說,從這兒到取水點,一共有二十裡的山路,路也不好走。
關意和不遲走一圈,最多累一點,沒有太大關係。
老頭子你走不了,全程都要人背,那不是擔水,是擔你了。”
梁有餘聽了,根本不搭理她,攔在了小院門口,不讓大家出門,嘴裡還唱著石頭民謠。
眾人拗不過梁有餘,加上大多數人,都沒有見過太行山大峽穀,隻好重新安排。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除了施青萍去找村長說事,其他人全體出動。
出門之前,多帶一些路上吃喝的水和油餅,慢慢地在大峽穀裡走一走,順便擔四桶水回來。
半個小時後,一行人準備好一切,就出發了。
郭以群拿著兩副扁擔和四個水桶,走在最前麵帶路。
艾葉、艾青青、秦關意、蒙不遲四人,拿著水壺、油餅跟在郭以群後麵。
梁九斤背著梁有餘,蒙豆豆抱著馮念初,走在中間。
安娜、周嫻香、王守常三人,走在了最後。
一路上,他們邊走邊玩,邊看邊聊。
累了乏了,就停下來休息。
餓了渴了,就吃吃喝喝。
峽穀裡,斷崖高起,群峰崢嶸,台壁交錯,蒼溪水湍,流瀑四掛。
這樣彆致的景色,讓眾人看得忘記了疲勞,眼睛都不夠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