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聽了他的喊聲,也有同感:“我們千辛萬苦,曆時十幾天,好不容易,從南京趕到了北京,就是為了見毛主席一麵。
如果就這樣離開,不要說對親朋好友無法交待。
就是對自己,也無法交待啊!”
於是,他們派蒙不遲和宗且示,去找接待站領導商量。
想請領導同意,允許他們在這裡,再住一段時間,大家非常想見到毛主席。
沒想到,兩人到了接待站辦公室,發現裡麵,已經聚集了很多人。
談到最後,接待站領導讓大家先回去等消息,答應一定把大家的訴求,及時上報給黨中央、毛主席。
第二天,接待站的工作人員過來,說明了昨天,有許多人,沒能受到毛主席接見的原因。
他說:“昨天,毛主席在七個多小時的接見活動中,先後九次,走向天安門城樓的東西兩側。
他老人家,向接受檢閱的紅衛兵揮手、鼓掌,付出了極大的精力。
毛主席已經70多歲了,站立的時間太長,也很勞累。
有的時候,需要進休息室,休息一下。
在這段時間裡,沒有見到毛主席的紅衛兵,就不肯離開天安門廣場。
致使當天,有近三分之一、幾十萬的紅衛兵,未能受到接見。”
同時,他還安慰眾人,說道:“周總理已經連夜召集有關部門,在一起開會。
他們正在研究新辦法。
你們可以,繼續食宿在這裡。
相信你們,一定能夠見到毛主席。”
眾人聽了,都非常高興。
一周以後,接待站工作人員又過來通知,讓大家做好準備,接受毛主席的檢閱。
這一晚,眾人興奮地一夜沒睡,早早地,就來到了出發地點。
接待站門口,整齊地排列著一輛輛嶄新的軍用卡車。
每輛車都配有,兩名司機和兩名解放軍戰士。
紅衛兵每40個人,乘坐一輛車。
由一名戰士,在車廂前排,擔任班長。
另一名戰士,在最後一排,擔任副班長。
兩人共同,負責管理和維持,車上的紀律。
等眾人上了車,汽車每6輛為一排,沿著規定路線,向天安門廣場進發。
中午11點左右,郭以剛等人乘坐的汽車,緩緩地駛過了天安門廣場。
毛主席在天安門城樓上,不斷地向群眾揮手致意。
眾人不停地高呼“毛主席萬歲”,很多人,都流下了激動的淚水。
汽車駛過天安門城樓,立即開始加速。
很快,就駛出了長安街,在大半個北京城繞行。
街道兩旁,站滿了北京市民。
他們不斷的詢問:“你們見到毛主席了嗎?”
聽說眾人見到了毛主席,很多市民都羨慕不已。
他們說:“你們真幸福啊!
我們在北京,已經住了大半輩子,也沒有看到過毛主席啊!”
回到駐地,眾人才知道。
為了這次接見,周總理決定並經毛主席批準,命令北京軍區從鄭州、石家莊、內蒙古等部隊中,調集了6000輛卡車。
給每輛車,配備了兩名司機,歇人不歇車,晝夜兼程地趕到北京。
執行運送紅衛兵,去天安門廣場,接受毛主席檢閱的任務。
11月11日,眾人心滿意足地來到北京火車站,乘坐火車,到了旅大。
他們又一次,看到了浩瀚的大海,與此同時,還看到了威武的軍艦。
不過,因為天氣太冷,沒有人下海遊泳。
眾人隻在海邊,揀了一些漂亮的貝殼。
他們在海邊待了四天,決定南下上海。
於是,去接待站,領了船票,乘海輪去了煙台。
船行到一半,趕上了大風大浪。
眾人透過舷窗,見自己乘坐的輪船,艱難地穿行在波峰浪穀之間。
很快,他們中的大部分人,就大口嘔吐起來。
等吐得毫無力氣了,風浪才漸漸平息下來。
不久,輪船平安地抵達了煙台。
在煙台休息了一天,眾人又出發,去了青島、徐州、蚌埠,最後到達了合肥。
11月13日,眾人正準備離開合肥。
廣播裡就傳來,黨中央發出的,停止免費乘車串聯的通知。
通知規定:不想徒步串聯的學生,可以憑著學生證,免費領取返程車票。
吳關雅和馮念琴聽了,想著自己的身體狀況,決定不去徒步串聯。
馮念恩見妹妹態度堅決,擔心她們兩個女生回南京,路上不安全。
便拉了邱念國、範思歡一起,陪她們回了南京。
其餘八個人,與上海的學生,互換了車票,繼續南下。
不久,就順利地到達了上海。
他們逛了外灘、南京路、“中共一大”會址等地。
一天以後,打算繼續采取換票的辦法,去瑞金和井岡山。
不料,他們準備登車的時候,被檢票員聽出了南京口音。
於是,就無法再乘火車,接著南下了。
這時,眾人的心,已經玩野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不甘心就這樣,返回南京。
宗且示邊想邊說:“既然,到處都有接待站,吃住不愁。
我們就應該,響應黨中央的號召,徒步行軍,去瑞金和井岡山。
這樣做,既能開闊眼界,又能鍛煉意誌。”
眾人聽了,全都點頭。
11月15日,眾人從上海出發,沿著滬杭鐵路,徒步行進。
六天以後,他們帶著一身臭汗,以及挑了水泡的雙腳,來到了杭州。
在杭州,眾人休整了兩天,又忍著腳痛,沿著美麗的富春江,溯流而上。
他們經富陽、桐廬、建德,七天以後,到達了全國最大的新安江水電站。
在欣賞完水電站的美景後,郭以剛和蒙不遲,買了兩根竹扁擔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