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模仿當地農民的樣子,挑起了所有行李,一顛一顛地,走在了鄉間小路上。
眾人每到一個宿營地,第一件事便是,將當天經過的地名和行軍裡程,用小刀刻記在扁擔上。
這個時候,眾人的腳底板,已經完全磨練出來。
一天走上七八十裡,完全不在話下。
接下來的五天,眾人經上饒、橫峰、弋陽、貴溪,到達了鷹潭。
在鷹潭休息了一天,便直奔瑞金而去。
從鷹潭到瑞金,有六百五十多裡路,大家越走越快,隻花了六天時間,就到了地方。
在瑞金的葉坪和沙洲壩,眾人瞻仰了毛主席故居,紅軍烈士紀念塔,以及蘇維埃政府舊址。
還有,那口刻著“吃水不忘挖井人”石碑的水井。
在蘇維埃政府舊址,眾人遇到了一個熱心的卡車司機。
司機建議八個人,在這兒多住兩天。
兩天之後,司機帶著他們,經過於都,到達了贛州。
大家在贛州休息了一晚,於12月9日,向井岡山進發。
又走了三天,前方不斷傳來,勸阻紅衛兵上山的消息。
井岡山已經人滿為患,氣溫驟降。
各地來的學生在山上,已經無處避寒、無糧可吃。
解放軍部隊正在派直升飛機,緊急向山上,調運帳篷和糧食。
紅衛兵接待站建議,所有正在向井岡山進發的學生,不要再上山。
宗且示看了緊急通知,又見許多準備上山的學生,打了退堂鼓,反而喜形於色。
他看著眾人,說道:“現在,山下的人,不敢上山。
山上的人,正在陸續下山。
等幾天以後,我們到達井岡山的時候,那兒已經是一座空山了!”
眾人聽了點頭,繼續向井岡山行進。
果然,一場大雪之後,眾人順利地登上了井岡山。
放眼看去,隻見山上,滿是崢嶸的岩崖。
山澗的飛瀑,已經變成了潔白的冰簾。
百裡井崗,似銀蛇狂舞,玉龍飛騰,景色非常奇麗。
最神奇的是,那些碗口粗的井岡翠竹。
雖然,被厚厚的積雪壓彎了腰。
但是,一陣山風呼嘯而過,就能猛地挺起腰身,抖落渾身的積雪,又傲然挺立在皚皚的山嶺之間了。
眾人冒著盈尺積雪,奮力攀上了黃洋界哨口。
隻見霧氣像海潮一樣,在山穀間飄蕩。
低垂的白雲,撫擁著漫山遍野的寒雪。
盤旋迂曲的山間小路,激戰遺存的作戰工事,在白雪的掩映下,還隱約可見。
麵對如此壯闊的景象,蒙不遲帶頭吟誦起毛主席的《西江月·井岡山》:
“山下旌旗在望,
山頭鼓角相聞。
敵軍圍困萬千重,
我自巋然不動。
早已森嚴壁壘,
更加眾誌成城。
黃洋界上炮聲隆,
報道敵軍宵遁。”
12月15日,眾人下了山才知道。
1966年12月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出了最新通知。
乘車串聯的紅衛兵,至12月21日起不再免費。
但是,不限製步行串聯。
眾人見剩餘的費用,還能支撐一段時間。
於是,商量後作出了決定。
現在,距離1967年春節,還有一個半月的時間。
這個時候就回南京,時間太早。
儘管,存在因口音,需要自費去廣州。
不過,還可以趕在21日前,乘免費車回南京。”
於是,他們憑著學生證和串聯證明,領票回到了鷹潭。
接著,又用一個多月以來,省下的費用,加上侯佳佳、侯佳川等人給的應急費,以及郭以剛的工資,買了八張去廣州的火車票。
眾人於12月20日,到達了廣州城。
紅衛兵接待站,安排大家住在了暨南大學。
眾人從未來過廣州,麵對如此絢麗的南國風光,見到什麼,都覺得新奇。
芭蕉樹、椰子樹等南方植物,讓他們感受到了異域風情。
大米磨成的米粉,煮著吃,口感滑爽,平時吃一碗飯的人,現在能吃兩碗。
街邊的冰室冷飲,品種特彆多,服務員數著不同形狀的碟子算賬,竟然絲毫不差。
參觀農民運動講習所的時候,眾人搶著在木製的長條凳上坐下來,想象著當年聆聽領袖講課的場景。
領略了南國大都市的繁華,宗且示仍然沒有玩夠,他又提出:“桂林山水甲天下!
那兒離廣州,也不算太遠。
不如,我們再去一下!”
馮念初聽了,算了剩餘的費用,又提出幾個節衣縮食的要求,眾人買票,擠上了火車,來到了桂林。
下了火車,居然還有專門接送串聯學生的汽車,停在火車站外,做接待工作。
眾人當即,被拉到廣西師範大學,在草地上睡了一夜。
第二天,早上起來,他們發現,眼前就是奇幻的獨秀峰,全都驚喜不已。
於是,趕緊帶上早飯,沿著蜿蜒曲折的三百多級石台階,攀上了峰頂。
站在峰頂上,眾人極目遠眺,隻見峰林環拱,雲山重疊,明澈如鏡的漓江,繞山而過。
整個桂林城,像是一座巨大的盆景。
遊覽完桂林,眾人趕緊去接待站,準備去領,返回武漢、南京的車票。
不料,宗且示笑道:“回去乾什麼?
我們再去四川、甘肅、新疆、東北玩玩,那多好!”
馮念初聽了,笑道:“把你賣了吧!”
喜歡門西雙榜請大家收藏:()門西雙榜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