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佳佳聽了,還要問什麼。
張指柔指了指遠處的秦關意,對侯佳佳說道:“我們先把孩子們安排好。
然後,找個安靜的地方,和關意一起,好好聊聊。”
侯佳佳點頭,去通知秦關意。
隨即,張指柔與史滿平、冷雙顯商量了一下。
然後,對孩子們說道:“明天,村裡就要引水灌溉了。
現在,給你們安排三件事:
第一,午飯後,跟著史爺爺,去巡查引水渠和蓄水塘,準備迎接灌溉。
第二,太陽下山以後,在乾校的荒地裡,選出一塊窪地和一塊旱地,先開墾出來,準備趕種晚稻、花生和紅薯。
第三,你們與豆豆、小虎、九斤、不遲、佳佳商量一下,準備幾個節目,好給鄉親們表演。”
宗且示等人聽了,欣然答應。
然後,想著還有點時間,召集南京過來的眾人,商量節目。
不一會兒,宗渝虎來廚房裡,招呼侯佳佳和秦關意,過去商量節目。
侯佳佳看著他,說道:“你們先商量,我和指柔阿姨、關意先做午飯。”
宗渝虎點頭去了。
他剛走,王萍就拎了一堆茭白、茄子、辣椒、豆角、毛豆過來。
接過張指柔手上的活兒,說道:“張老師,今天中午,我和莊賢負責燒飯,你和佳佳、關意,已經有好長時間,沒有見麵了。
你們三人在一起,好好說說話,不要你們動手。”
張指柔點頭謝了,拿了毛豆、菜盆,去菜地邊上,坐了下來,和侯佳佳、秦關意,一邊剝著,一邊聊天。
侯佳佳看著張指柔,問道:“指柔阿姨,下放的事,對你們自己,對冷靜他們,影響都不小吧?”
張指柔點頭,緩緩地說道:“一開始,我和雙顯,都沒有思想準備。
通知剛剛下來的那段時間,心裡非常抵觸。
後來得知,如果我們不來,有可能,影響到雙方父母。
甚至,還有可能,影響到冷靜、冷權、冷秋他們三家。”
秦關意點頭,歎道:“家國中學的荀其淡校長,連父母帶子女,一家四代人,就是一起下放的。
荀校長的兒子荀問常,是懷仁中學,他們那一屆最優秀的學生。
他在北京大學畢業後,分配在南京變壓器廠工作,已經是廠裡的骨乾了。
這次,還是跟隨著荀校長,一起去下放。”
想了一下,她又說:“不過,聽溫習叔叔和白薇阿姨說,他們的下放,沒有影響到欣悅姐姐。”
張指柔點頭,邊想邊說:“是的。
這段時間,我和雙顯,也在分析,欣悅、冷靜、冷權和冷秋,沒有下放的原因。
也許,與他們的工作性質有關。
畢竟,他們所在的單位,人才緊缺。
他們的工作能力,又非常強。
再加上,他們的職務較低,還不夠下放資格。”
侯佳佳聽了,問道:“雙顯叔叔的崗位,可替代性不強。
怎麼,說下放就下放了?”
張指柔看著她,歎道:“雙顯已經57歲,我也54歲了。
我們都是,臨近離休的人了。
在工作上,年輕人已經成長起來,不存在不能替代的事。”
秦關意想了想,問道:“你們的單位,有沒有考慮到,雙顯叔叔過去作出的貢獻?”
張指柔點頭,說道:“的確考慮過。
解放以後,雙顯通過民盟等民主黨派,引進有餘基金,為國家做了一些事情。
但是,這不是不下放的理由。
很多開國元勳,為新中國的成立,立下了汗馬功勞。
還不都是,響應了黨中央的號召,下放到了各地,鍛煉去了?”
看著兩人,張指柔笑道:“其實,來到鳳陽這一個月,我們反而覺得,整個人放鬆了下來。
看著自己種的菜,一天天地長大。
看著新家,一點點地變好。
和這裡的鄉親們,慢慢處成了朋友。
我們天天勞動,慢慢地,吃飯也香了。
最重要的,是有了大把的時間,來看書和思考。
我和雙顯,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兩個人有那麼長的時間待在一起。
現在想來,下放對於我們來說,是一件磨煉意誌、增進感情的好事情!”
秦關意聽了,甚感欣慰,說道:“指柔阿姨,你們能這麼想,我的真高興啊!”
張指柔聽了,笑著點頭。
侯佳佳見她笑得平靜,知道下放的事,她的確已經放下。
於是,說道:“指柔阿姨,你當著我的麵,提起有餘基金的事。
就不怕,違反基金管理規定嗎?”
張指柔聽了,微微一笑,說道:“十年前,溫故帶著我們,開第一次有餘基金會議的時候,就達成了一個共識。
有餘基金不應拘泥於梁、溫、張三家,應該把像佳佳、豆豆這樣的傑出人才,也納入進來。
隻有這樣,才能讓基金,更好地為國為民,謀取大事。”
秦關意聽了,看著侯佳佳,歎道:“隻可惜,那次你和豆豆哥哥,不在北京。”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侯佳佳聽了,笑道:“謝謝你們的抬舉!
我能有精力,參與管理好金庫裡的資金,就已經很不錯了。
可不敢耽誤,有餘基金的決策啊!”
張指柔搖頭,笑道:“有餘基金,的確為國為民,做了一點事情。
在國內外,有了一點影響力。
但是,如果想進一步發展,就需要,更多富有見地和能力的英才,加入進來。”
想了想,她又說:“現在,除了基金董事會成員。
還有不少人和你一樣,或多或少地,知道一點有餘基金的事。
我們正在推動基金,采集良策,吸納人才。
希望在將來的某一天,有餘基金,能夠納入國家的基金管理體係。
這樣,就可以最大的限度地,發揮有餘基金的海外影響力,以及規模優勢。
就可以為國為民,再辦幾件大事情了。”
侯佳佳、秦關意聽了,見冷雙顯和張指柔夫婦,身處逆境,還能說出這樣大仁大義、富有遠見的話,均心生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