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習想了想,喝了一口水,緩緩地說道:“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
恢複高考,是人心所向。
不管是黨中央和毛主席,還是我們這些普通的老百姓,都有這個願望。
恢複高考,也符合國家發展的規律。”
白薇聽了點頭,補充說道:“座談會上,大家的發言,都比較謹慎。
不過,我們可以感受到,大家對這件事的態度,大都是樂見其成的!”
溫習看著她,又說:“座談會的召開,實際上,是向我們這些教育工作者,發出了一個明確的信號。
這個信號就是,教育需要整頓和改革。
這種認識,正在自上而下取得共識。
而整頓和改革的重中之重,就是恢複高考。”
陸娜聽了,問道:“為什麼,這個座談會,會選在這個時候召開?”
溫習笑道:“這個問題問得很好!
依我看,雙顯哥哥最有資格來回答。
他在教育部工作的時間長,一直以來,都在堅持通過各種渠道,了解國家的方針大略。
他知道的情況比較全麵。”
冷雙顯聽了,邊想邊說道:“往根子上說,是中美關係的改善。”
看了看張指柔,他又說道:“去鳳陽下放前,我們就了解到:
在和蘇聯的冷戰中,美國處於下風。
1969年2月1日,尼克鬆宣誓就職僅僅12天,就要求政府官員,通過外交渠道,試探同中國官方接觸的可能性。
他們想趁中蘇交惡之際,聯合中國,抗衡蘇聯。
同年7月21日,美國政府宣布,取消了某些對華貿易管製,並放寬了來中國旅行的限製。
不久,尼克鬆政府就決定,停止美國海軍第七艦隊在台灣海峽的巡邏。”
頓了頓,他接著說道:“接下來,又發生了四件事,更是直接,推動了中美關係的改善。
與此同時,也讓更多的中國人,接觸到了美國和西方先進的文化和科學技術,看到了我國培養科技人才的方向:
第一件,1970年8月14日至1971年2月,中國人民的老朋友,美國記者斯諾訪華。
在他訪華期間,毛主席在天安門城樓上,接見了斯諾夫婦。
次日,《人民日報》的頭版,刊登了斯諾的照片,借此向美國發出了建交信號;
第二件,1971年4月10日,美國乒乓球代表團,以及一小批美國新聞記者抵達北京。
他們成為自1949年以來,第一批獲準進入中國境內的美國人。
中美之間的乒乓外交正式開啟;
第三件,最近,新華社剛剛報道出一件往事。
1971年7月9日,當時的美國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基辛格博士,由巴基斯坦轉道來華。
他在北京和周總理舉行了會談,並就尼克鬆訪華、中美關係正常化問題,交換了意見;
第四件,1972年2月,美國總統尼克鬆應周總理的邀請訪華。
至此,中美交往的大門重新被打開了。
尼克鬆總統訪華期間,中美雙方於1972年2月28日在上海發表了《中美聯合公報》。
這個公報,標誌著中美關係開始走向正常化。”
白薇聽了點頭,翻著自己的會議記錄本,說道:“不錯,我這兒有一個座談會上,教育廳領導提供的數據:
從1972年年初,到1975年上半年,中國先後從美國、日本等十多個發達國家,引進技術和機器設備,達一百項之多。
三年半時間,十多個發達國家,一百項先進技術和機器。
這些數字,可以折射出,我國治國理政的新思路。
也可以看到,外國朋友對我國的支持和幫助。
還可以知道,現在接觸先進技術和機器的中國人,已經越來越多。
更可以看出,我們國家對先進技術和機器的渴望,對培養我們自己的高科技人才的迫切需求。”
艾葉聽了,擔心地問道:“你和溫習,正在接受居委會管理,在座談會上,沒有多說什麼吧?”
白薇看著她,歎道:“我和雙顯,已經脫離教育廳領導崗位多年。
對這些新聞的背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所以,隻能帶著耳朵去聽,帶著筆記本去記,根本就說不上話。
不過,和大家一樣,我們都表達了,希望恢複高考的願望。”
艾葉聽了,這才放了心。
蒙豆豆想了想,說道:“從南京大學的情況來看,恢複高考招生、培養新型人才的條件,還不具備。
這二十多年以來,我一直在生產一線,以及教學一線工作。
有非常多的機會,不斷接觸到了歐美的技術資料和機器設備。
從我與國外專家的交流來看,南京大學要想重振雄風,至少要改變四點,才能迎接高考新生:
第一,教師的再教育、再學習;
第二,先進的圖書資料,各科新型的教材教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