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城郊,太倉。
清晨的薄霧尚未完全散去,巨大的倉城輪廓在曦光中顯得格外雄偉。這裡已非昔日前朝那般僅靠地窖存糧,而是發展成了集巨型倉窖、高大倉廩、嚴密守衛於一體的國家級糧儲中心。車馬粼粼,人聲鼎沸,卻非逃難時的慌亂,而是一種有序的繁忙。
來自潼關方向的漕船隊,在渭水碼頭依次停靠。巨大的吊杆吱呀作響,將一袋袋來自河北、中原的粟米、麥子卸下船,隨即被苦力們扛上早已等候的牛車。車隊排成長龍,蜿蜒駛入巨大的倉門。
太倉令穿著青色官袍,手持賬冊,親自站在倉門口監督入庫。他臉上帶著一種踏實的喜悅,指著那幾乎望不到頭的糧車隊伍,對身旁的戶部巡官感慨道:“大人您看,今日又是三萬石!自漕運暢通,這太倉就沒閒過。如今關中倉、洛陽含嘉倉皆已滿溢,正在擴建新倉廩。陛下與崔公當年力排眾議,疏通運河,真是功在千秋啊!”
巡官撫須微笑:“是啊,去歲關中大旱蝗,若無這些存糧,後果不堪設想。如今災荒已過,賦稅漸增,這太倉怕是很快要‘陳糧未去,新糧又來’了。真是甜蜜的煩惱。”
倉廩之內,更是令人震撼。巨大的倉窖深不見底,裡麵堆滿了金黃的穀物,散發著乾燥溫暖的香氣。新建的倉廩中,糧袋壘砌成一座座小山,一眼望不到頭。胥吏們拿著長杆,四處巡查,防止黴變蟲蛀。計算糧秣的算盤聲劈啪作響,不絕於耳。
“倉廩實,天下安。”太倉令喃喃自語,眼中充滿了成就感。這充盈的糧倉,便是新朝穩定最堅實的基石,是應對一切天災人禍的底氣,更是未來可能進行大規模軍事行動的可靠保障。
與此同時,長安東西兩市,迎來了開市以來最繁盛的時節。
陽光普照,市旗招展。寬闊的街道兩旁,店鋪鱗次櫛比,旌旗招展。販夫走卒的吆喝聲、顧客的討價還價聲、鐵匠鋪的叮當聲、酒肆夥計的招徠聲,交織成一曲充滿生機的都市交響樂。
米行糧店前,價格牌上的數字平穩甚至略有下降。主婦們挎著籃子,從容地挑選著米麵,不再有往年那種囤積搶購的恐慌。得益於充足的官倉儲備和漕運供給,長安糧價被牢牢穩住,人心安定。
布帛行裡,色彩斑斕的絲綢、細麻、棉布吸引著顧客。不僅有來自中原的傳統產品,還有通過絲綢之路重新湧入的西域毛毯、波斯錦緞。一些衣著明顯改善的普通市民,也開始舍得扯上幾尺新布給家人做衣裳。
牲畜市上,牛馬嘶鳴。得益於官營牧場的推廣和邊境互市的繁榮,牲畜的數量和品質都明顯提升。農民們圍著健壯的耕牛評頭論足,計算著自家田地是否需要添置畜力。
最熱鬨的當屬酒肆食鋪。新釀的濁酒、來自南方的清茗香氣四溢。不僅士人商賈在此聚會,就連一些尋常的工匠、農戶,在勞作之餘,也偶爾能進來要一碟茴香豆,喝一碗廉價的酒釀,享受片刻閒暇。臉上不再是菜色和愁苦,多了幾分紅潤和舒展。
在東市的一個角落,甚至出現了幾家書肆。雖然顧客多是文人學子,但也能看到一些好奇的市民駐足翻閱那些印刷粗糙但價格相對低廉的啟蒙讀本和話本小說。文化的種子,隨著物質的豐裕,開始悄然向更廣泛的階層播撒。
王老漢,那個經曆了旱蝗之災、依靠朝廷救濟才活下來的涇陽老農,今日也趕著牛車來到了西市。他車上拉著自家產的幾筐蔬果和幾隻肥雞。災年後,朝廷免了賦稅,還貸給了種子農具,他精心伺候著分到的田地,今年終於有了不錯的收成。
他的蔬果很快便售賣一空,換回了一小串沉甸甸的銅錢。王老漢沒有立刻離開,而是在市集上逛了逛。他給老伴買了一支廉價的木簪,給孫子買了幾塊麥芽糖,最後還咬牙割了一小條肥豬肉,準備回去包頓餃子解饞。
看著周圍熙熙攘攘、安居樂業的人群,聽著那充滿活力的市井之聲,王老漢布滿皺紋的臉上露出了真切的笑容。他想起幾年前顛沛流離、食不果腹的日子,恍如隔世。
“還是如今這世道好啊……”他喃喃自語,小心地將銅錢揣進懷裡,“皇帝是真心疼咱們老百姓的。有地種,有糧吃,有太平日子過……這就夠啦!”
這種樸素的滿足感和認同感,並非王老漢獨有。它彌漫在長安的市井街巷,彌漫在北方逐漸恢複生機的鄉村田野。均田製讓農民有了恒產,平穩的物價讓市民生活無憂,強有力的救災體係讓他們麵對天災時不再絕望。
物質的充盈,開始催生精神層麵的變化。街市上的爭執似乎變少了,人們的神情更為從容。官府組織的修橋鋪路、興修水利等徭役,應者也變得更為踴躍,因為人們知道,這最終受益的是自己。對子女教育的重視程度也有所提高,哪怕隻是送去蒙學認幾個字。
太學、國子監內的書生們,討論經世濟民之道時,也多了幾分底氣。一個倉廩充實、百姓安樂的國家,才值得他們去效忠,去為之奮鬥。
皇宮之內,皇帝陳衍與崔浩站在高台之上,遠眺著長安城的萬家燈火和炊煙嫋嫋。
“陛下,看來這幾年,休養生息的路子是對了。”崔浩輕聲道。
陳衍目光深邃:“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古人之言,誠不我欺。然,此僅初步之象,距真正的太平盛世,猶有千裡之遙。南方未平,北狄環伺,內政亦有隱憂,不可有絲毫懈怠。”
“陛下聖明。”崔浩躬身,“然民心已附,國本漸固,此乃未來一切宏圖之基。”
陳衍微微頷首。是的,這初步的繁榮與安定,如同冬日過後大地回春的第一抹新綠,雖然稚嫩,卻蘊含著無限的生機與希望。它證明了新朝國策的正確,凝聚了萬千民心,也為這個王朝接下來的征程,積累了最寶貴的資本。
長安城的繁華燈火,映照著這座古老而新生的帝都,一個屬於大秦的時代,正在這逐漸殷實的倉廩和漸起的禮樂聲中,緩緩拉開序幕。
喜歡寒旌映長安:從北府小卒到天下共請大家收藏:()寒旌映長安:從北府小卒到天下共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