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關中門戶_寒旌映長安:從北府小卒到天下共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183章 關中門戶(1 / 1)

洛陽的光複如同一顆投入平靜湖麵的巨石,其激起的波瀾迅速向四麵八方擴散,最終狠狠拍打在關中平原那兩扇最為堅固的門戶之上——武關與潼關。

後秦政權雖失洛陽,元氣大傷,但並未徹底崩潰。姚泓在長安倉促即位,試圖整合內部力量,做最後的掙紮。他深知,欲保關中這最後立足之地,必須死死守住東、南兩處天險:潼關與武關。隻要此二關不破,北府軍縱有百萬之眾,也難以踏入八百裡秦川半步。於是,後秦殘存的精銳被緊急調往二關,糧秣軍械優先供給,擺出了一副憑險死守、困獸猶鬥的架勢。

劉裕豈能不知二關之重?洛陽稍定,他便立刻兵分兩路,如同一把鐵鉗,狠狠咬向關中的大門。

南路:血染武關道

南路由大將沈田子、傅弘之率領,以精兵步騎混合,出洛陽,沿丹水河穀向西南方向挺進,直撲武關。此路偏師肩負著牽製、甚至突破武關,從側翼威脅長安,分散潼關壓力的重任。

武關並非如潼關那般雄踞黃河之畔,而是扼守於秦嶺險峻的峽穀之中。“武關道”蜿蜒於崇山峻嶺之間,兩旁峭壁如削,道路狹窄,易守難攻。秦軍早已據險設防,深溝高壘,滾木礌石堆積如山。

沈田子部一開始便嘗儘了苦頭。仰攻關城,秦軍憑高臨下,箭矢炮石如同暴雨傾瀉,北府軍傷亡慘重,進展極其緩慢。數次強攻,皆被擊退,屍體幾乎填滿了關前的溝壑。

戰報傳回洛陽中軍,劉裕眉頭緊鎖。強攻損失太大,且曠日持久。

“阿衍,武關山道狹窄,我軍施展不開,你有何法可破此局?”劉裕召來陳衍。

陳衍對著武關地區的簡陋地圖沉思良久。山地攻堅戰,大型器械難以運輸和展開,必須要有針對性強的“特種”裝備。

“大將軍,山地仰攻,不利之處在於我之器械難及敵之高。需造可及遠、可曲射,且便於山地拆解運輸之器。”陳衍很快提出了方案:

改良輕型投石機:傳統投石機笨重難移。陳衍設計了一種更輕便、可快速拆解組裝的單臂扭力投石機類似西方早期的投石機,但結合中式設計)。關鍵部件采用標準件,由騾馬馱運或人力背負上山,在敵炮射程之外的安全地帶組裝。它們發射的石塊或許不大,但精準度更高,專門用於轟擊關牆上特定的垛口、弩炮位和指揮點。

重型弩炮:將北府軍原有的重型床弩進行輕量化和小型化改進,增加其仰射角度。同樣采用可拆卸設計。這種弩炮發射的特製重型箭矢,如同寒鴉撲食,能越過部分障礙,打擊關牆後的目標。

飛鉤火箭與攀援索:設計帶倒鉤的火箭,箭尾係有堅韌的繩索。集中射擊關牆某處,火箭釘入牆縫或木樁,士卒便可借此攀援而上,雖風險極高,但可在局部形成突破點,配合正麵佯攻。

這些器械部件被源源不斷送往南路前線。沈田子得到這批“寶貝”,如獲至寶。他立刻挑選軍中身手矯健、善於山地行動的士卒,組成“奇兵營”,專門操作這些新式器械。

戰鬥模式立刻改變。

不再是人海戰術的盲目衝鋒。北府軍先在遠離關牆的安全區域,秘密組裝起數十架“旋風炮”和“寒鴉弩”。選定一個霧氣彌漫的清晨,突然發難!

“放!”隨著一聲令下,磨盤大的石塊呼嘯著劃出弧線,越過山巒,精準地砸向武關關牆!雖然無法立刻砸塌城牆,但足以摧毀女牆,將守城的秦軍砸得血肉橫飛,有效壓製了對方的遠程火力。

更讓秦軍膽寒的是那如同怪鳥嘶鳴般襲來的“寒鴉弩箭”。它們帶著淒厲的呼嘯,有的直接釘入城樓,箭杆尾部的火藥包嗤嗤冒煙後轟然炸響,引發火災和混亂;有的則深深嵌入關牆,為後續的攀爬者提供錨點。

沈田子趁勢指揮主力再次發起猛攻。這一次,守軍的抵抗因為受到遠程火力的持續乾擾和壓製而變得散亂。同時,數支敢死隊沿著火箭射出的繩索,如同猿猴般向上攀爬,雖然不少人中箭墜落,但仍有少數成功登城,與守軍展開慘烈的白刃戰,吸引了大量注意力。

正麵、遠程、奇襲,三管齊下。武關守軍顧此失彼,軍心搖動。血戰數日,這座雄關終於在付出巨大代價後,被北府軍南路軍艱難攻克!沈田子站在殘破的關牆上,望著身後蜿蜒的血路和腳下堆積如山的雙方屍體,心中對陳衍那些看似古怪的器械,充滿了複雜的感激與敬畏。

東路:鏖兵潼關天險

相比於武關,潼關才是真正的硬骨頭,是劉裕親自指揮的主力進攻方向。

“畿內首險,三秦鎖鑰”。潼關南依秦嶺,北瀕黃河,東麵是陡峭的禁穀,城牆依山勢而築,雄奇險峻,可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後秦名將姚紹率精兵在此嚴防死守,不僅關牆堅固,更在黃河上拉起鐵索,設置木柵,阻止北府水軍逼近。

劉裕大軍屯於關東,望關興歎。強攻無異於自殺。傳統的雲梯、衝車在如此險隘麵前,顯得蒼白無力。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潼關之險,非力可破,需借天工。”陳衍再次被推到了解決難題的前台。他仔細觀察潼關地形和黃河水勢,提出了一個極其大膽且複雜的綜合性攻堅方案:

水上巨無霸——“劈浪”樓船與“破索”艨艟:針對黃河鐵索,陳衍設計了一種特製艨艟。船首並非撞角,而是安裝有巨大的、帶有硬質合金齒的旋轉鋸盤!數艘這樣的“破索艨艟”在大型樓船的掩護下,冒險靠近鐵索,開動鋸盤,瘋狂切割!刺耳的金屬摩擦聲晝夜不息,火星四濺。同時,樓船上的改良拍竿也不再砸船,而是試圖鉤拉、破壞水中的木柵障礙。

陸上移動堡壘——“擎天”呂公車與“掘地”攻城塔:鑒於潼關城牆高厚,陳衍督造了數輛前所未有的巨型攻城塔——呂公車。它們比城牆更高,內部分為多層,外覆生牛皮泥漿防火,底層裝有輪子,中上層滿載弓箭手和準備跳幫作戰的重甲銳士。這些龐然大物緩慢而堅定地逼近關牆,如同移動的山巒,給予守軍巨大的心理壓力。同時,傳統的“穴地攻城”也未停止,但陳衍改進了掘進技術和支護結構,並利用“甕聽”法反向偵測秦軍可能的地道反製行動。

遠程火力覆蓋——“雷神”炮群與“火雨”箭陣:在北岸地勢較高處,陳衍集中了所有能調集的大型投石機,組成龐大的炮群陣地。它們日夜不停地向關牆及關內拋射巨石、火球。雖然精度欠佳,但飽和式打擊足以摧毀工事、殺傷人員、製造恐慌。此外,所有弓弩手被要求大量使用火箭,試圖點燃關內木質建築和糧草。

這是一場技術與意誌的終極較量。

潼關攻防戰慘烈到了極致。黃河之上,“破索艨艟”在箭雨炮石中艱難作業,不斷有船隻被擊沉,壯士溺斃,但鐵索在一根根被鋸斷。巨大的呂公車緩慢推進,不斷被守軍的火油罐和巨石擊中,燃燒、傾覆,車內的北府勇士往往全員殉國,但後續的巨塔依舊頑強跟進。炮石如隕星般墜落,關牆內外火光衝天,殺聲震地。

姚紹也是宿將,指揮秦軍拚死抵抗。他們用夜襲破壞攻城器械,用磨盤砸擊呂公車,用鉤鐮槍阻止北軍登城,戰鬥每時每刻都浸泡在鮮血之中。

陳衍日夜守在前線工匠營,隨時根據戰況調整器械,修複損毀。慕容月也被這宏大的、殘酷的工程所震撼,她不發一言,卻利用自己對建築結構的理解,偶爾提出一些加固攻城塔關鍵節點的建議。

關鍵時刻,劉裕采納降將王懿之策,派偏師繞道北岸蒲阪,試圖尋找渡河機會,牽製潼關守軍。姚紹不得不分兵應對,潼關正麵壓力稍減。

血戰持續了數月之久。就在雙方都幾乎筋疲力儘之時,轉機出現。一支北府軍的穴地隊伍,終於成功挖通了一條直達關牆地基下的坑道!陳衍立即下令填入巨量柴薪、火油。

“點火!”

一聲令下,地基下的烈火瘋狂燃燒,灼燒著牆基磚石。隨後,大量冷水被灌入,熱脹冷縮之下,堅固無比的潼關關牆,在一陣令人牙酸的巨響聲中,赫然坍塌了一段!

“城牆破了!殺啊!”等待已久的北府軍精銳,如同決堤的洪流,從缺口處洶湧而入!

潼關,這座天下第一關,在經曆了曠日持久的血火煎熬和技術碾壓後,終於被撕開了致命的傷口。

姚紹見大勢已去,欲自刎殉國,被部下救下,殘部向西潰逃。

北府軍的紅旗,終於插上了潼關殘破的城樓!黃河在關下咆哮,仿佛在訴說著這場攻堅戰的慘烈與不朽。

武關破,潼關陷。關中門戶,洞開!

劉裕站在潼關之上,眺望西方那片廣袤肥沃的平原,長安已遙遙在望。但他的臉上並無太多喜悅,隻有無儘的疲憊和凝重。為了打開這兩扇門,北府軍付出了極其慘重的代價,無數忠勇將士埋骨關下,滔滔黃河水亦為之赤紅。

而陳衍,看著那些在戰鬥中損毀、燃燒的巨型器械殘骸,看著腳下坍塌的城牆廢墟,心中沒有絲毫得意。他再一次深切體會到,自己帶來的技術知識,在這個冷兵器時代,最終化為了更為高效、也更為殘酷的毀滅力量。它們縮短了勝利的過程,卻並未減少戰爭的殘酷。

關中近在眼前,但最後的征程,注定仍將充滿荊棘與鮮血。

喜歡寒旌映長安:從北府小卒到天下共請大家收藏:()寒旌映長安:從北府小卒到天下共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修仙:從肝熟練度開始證道長生 掌控本源雷靈根,無敵才剛剛開始 玄幻:築基?不,是詭蟲在開飯 破封修凡錄 煙火人家,廢徒老公逆襲記 HP白眼給你頂級魔藥天賦 重生秦建國 穿成惡毒雌性被全星際覬覦 直播忽悠異界,你管這叫吸血鬼? 封殺十年,棄女逆襲成國際巨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