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北府軍在劉裕的統帥下,如同精密的戰爭機器,一步步碾碎潼關、武關的天險,並緊鑼密鼓地籌備應對北方巨獸的獠牙時,在他們西征的目標——長安城內,呈現出的卻是一幅截然相反的、末日來臨前的瘋狂與混亂圖景。
後秦這座原本曾一度雄踞關隴的帝國大廈,並未首先被外部的重錘擊垮,而是從其最核心的梁柱深處,發出了令人齒酸的、自我毀滅的斷裂之聲。一切的根源,皆源於至高無上的權力核心——姚秦皇室,那無可救藥的昏聵與內耗。
仁弱之主,難馭豺狼
後秦主姚泓,作為姚興的長子,順理成章地繼承了帝位。然而,他與其父的雄才大略相去甚遠,甚至與其彪悍的羌人先祖也格格不入。史載其“孝友寬和”,在承平之世或可為一守成之君,但在國難當頭、強敵環伺的存亡之秋,這種性格便成了致命的弱點。他優柔寡斷,缺乏決斷力,對臣下尤其是對自己的兄弟子侄,過於寬仁,乃至到了懦弱放縱的地步。
麵對北府軍勢如破竹的攻勢,姚泓的反應遲緩而混亂。他既想集結兵力全力禦敵於國門之外,又擔心將領兵權過重威脅自身;既想倚重宗室兄弟共同抗敵,又無法壓製他們日益膨脹的野心和相互傾軋。他的詔令往往前後矛盾,朝令夕改,使得前線將領無所適從,中樞決策效率極其低下。
兄弟鬩牆,禍起蕭牆
姚泓最大的噩夢,並非來自城外的劉裕,而是來自他的血脈至親。姚興生前子嗣眾多,且多授以兵權鎮守四方。姚泓的弟弟們,如姚弼、姚愔、姚耕兒等,個個都不是省油的燈,早已對帝位虎視眈眈。
尤其以廣平公姚弼為甚。他性格桀驁凶狠,野心勃勃,且手握一部分禁軍兵權。早在姚興病重時,他就曾陰謀作亂,試圖搶奪儲位,失敗後被姚興勒令歸第,但仍賊心不死。姚泓即位後,非但沒有趁勢削其兵權,嚴加管束,反而念及兄弟之情,很快又讓他參預朝政。
這無異於縱虎歸山。姚弼回到權力中心,非但不思同心抗敵,反而將劉裕的入侵視為天賜良機,加緊了篡逆的步伐。他利用姚泓的軟弱,不斷安插親信,結交黨羽,在朝中形成了強大的勢力集團。
姚愔之亂:血濺宮闈
義熙十二年冬,就在北府軍猛攻潼關之際,長安發生了第一場公開的宮廷流血事變。
尹衝、姚愔等人,或許是不滿姚泓的庸懦,或是受了姚弼的蠱惑煽動,竟密謀趁姚泓出宮祭祀之機,發動政變,控製皇宮,欲行廢立。
政變當夜,叛軍猛攻皇宮端門。宿衛的禁軍猝不及防,倉促應戰,宮牆內外刀光劍影,殺聲震天。姚泓嚇得魂不附體,躲在深宮瑟瑟發抖,幾乎束手無策。幸虧時任衛大將軍的姚紹聞訊,率親兵死戰,拚死守住宮門,並緊急調兵平叛。
一場混戰,叛軍最終被鎮壓,姚愔、尹衝等人兵敗被殺或被擒後處死。宮階之上,血流漂杵。
這場叛亂雖然被撲滅,但對後秦政權的打擊是毀滅性的。它徹底暴露了姚氏皇族內部的分裂和姚泓控製力的極度虛弱。更重要的是,它清洗掉了一批可能忠於皇室或至少能帶兵的將領,進一步削弱了本就捉襟見肘的軍事力量。而最大的贏家,似乎是躲在幕後、未曾直接出手的姚弼,他的潛在競爭對手又少了幾個。
姚弼的末日狂歡
姚愔之亂後,姚弼的野心更加膨脹,幾乎到了毫不掩飾的地步。他見姚泓經過此事後更加驚惶失措,愈發肆無忌憚。他私自擴充府邸衛隊,其規模甚至遠超親王規製,公然僭越。他頻繁召集心腹密謀,長安城中流言四起,皆言“廣平公將代天自立”。
姚泓對此並非一無所知,但他始終下不了決心徹底鏟除這個危險的弟弟。他隻是下詔斥責,試圖以言辭約束,這在對權力充滿貪婪的姚弼看來,簡直是可笑至極的軟弱。
最終,在朝中尚有良知的大臣姚紹一再苦諫和壓力下,姚泓才勉強下令,收繳姚弼的部分武裝,再次勒令其歸府反省。然而,這道遲來的、軟綿綿的命令,已經無法阻止悲劇的發生。
姚弼抗旨不遵,竟狗急跳牆,糾集麾下死士和私人武裝,準備做最後一搏,直接攻打皇宮!一場比姚愔之亂更加血腥的兄弟相殘,眼看就要在晉軍兵臨城下的關鍵時刻爆發!
這一次,姚紹等忠直之臣不再等待昏聵君主的命令。他們當機立斷,搶先調兵包圍了姚弼府邸。經過激烈戰鬥,姚弼及其黨羽被一網打儘,姚弼本人被就地處死。
姚泓得知弟弟被殺,竟“悲哭不已”,還試圖責怪姚紹等人。其昏聵仁弱,至此已無可救藥。
姚弼之死,並未給長安帶來安定,反而如同摘除了一顆毒瘤的同時,也導致了更大的政治真空和混亂。姚弼的勢力盤根錯節,其黨羽的清洗又牽連甚廣,朝堂之上人人自危,根本無法集中精力應對即將到來的滅頂之災。
國力大損,人心儘失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一連串驚心動魄的內鬥和清洗,徹底耗儘了後秦最後一點元氣。
軍事上:潼關、武關接連失守,最精銳的邊防軍損失慘重。而長安的內亂,又使得本可用於補充前線的禁衛軍和京城守備力量在內耗中自相殘殺,大量有經驗的將領或戰死、或被殺、或叛逃。軍事指揮體係瀕臨崩潰。
政治上:皇權威嚴掃地,中樞癱瘓,政令不出宮門。地方州郡看到中央如此混亂,更是離心離德,或觀望,或暗自與東晉聯絡,準備後路。
經濟上:連年戰爭加上內部動蕩,使得關中民生凋敝,糧秣儲備消耗巨大,賦稅征收極其困難,根本無法支撐長期戰爭。
人心上:無論是長安百姓還是軍中士卒,都對姚氏政權徹底失望。他們看不到任何希望,隻有對即將到來的戰禍的恐懼,以及對統治者無能的內鬥的憤怒。逃亡、投降的情緒如同瘟疫般蔓延。
長安城,這座曾經的帝王之都,如今已是一片愁雲慘霧。皇宮內,是懦弱君主無用的悲泣和權臣們最後的瘋狂;街道上,是麵有菜色、惶惶不可終日的百姓和軍紀渙散、劫掠滋事的亂兵;城頭上,守軍望著東方和南方,眼中充滿了對強大敵人的恐懼和對背後混亂朝廷的絕望。
劉裕的大軍尚未兵臨城下,後秦的心臟——長安,已然因為其統治者的昏聵和內耗,變成了一具僅剩空殼、一推即倒的泥足巨人。所有苟延殘喘的掙紮,都不過是加速其最終崩塌的徒勞而已。關中平原的大門已然洞開,等待著它的,將是一場毫無懸念的終極征服。
喜歡寒旌映長安:從北府小卒到天下共請大家收藏:()寒旌映長安:從北府小卒到天下共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