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水決戰的輝煌勝利,如同一道驚雷,徹底劈碎了後秦政權最後的精神支柱。潰散的秦軍殘部如無頭蒼蠅般向西逃竄,長安門戶洞開,再無險可守。北府大軍挾大勝之威,浩浩蕩蕩,如洪流般湧向那座象征著最終征服目標的千年帝都——長安。
然而,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儘管主力儘喪,儘管內鬥耗儘了元氣,但在通往長安的最後一段道路上,仍有一些後秦的殘兵敗將、地方豪強武裝,或是出於絕望的忠誠,或是為了最後的投機,試圖組織起零星的、徒勞的抵抗。他們依托沿途的城邑、塢堡,乃至有利地形,設下了一道道簡陋的防線。
對於一路從屍山血海中殺出的北府軍而言,這些抵抗如同螳臂當車。劉裕甚至無需動用主力攻堅,往往隻需派遣偏師,便能將這些障礙一一碾碎。而在這個過程中,北府軍那經由陳衍之手不斷改良、已然超越時代的武器裝備體係,在野戰中展現出了令人絕望的碾壓性優勢。
死神之息:強弓硬弩的絕對統治
最常見的戰鬥模式,便是北府軍的先頭部隊遭遇小股秦軍憑借矮牆、溝壑或樹林組織的防禦陣地。
往往不等秦軍弓弩手進入有效射程,北府軍的偵察輕騎便已後撤。緊接著,隨軍前進的弩兵小隊迅速前出列陣。
他們裝備的,並非傳統的單體弓,而是經過陳衍改良的蹶張弩和神臂弩。弩臂采用彈性更好的複合材質,弩機結構更加精密可靠,射程和穿透力均遠超秦軍裝備。更有甚者,一些小隊還配屬了經過輕量化改進的寒鴉弩,需要兩三人操作,發射出的弩箭堪比短矛。
“測距!三百步!”軍官冷靜下令。
“崩——!”
第一波弩箭離弦而去,帶著淒厲的呼嘯,劃出一道致命的拋物線,精準地落入秦軍陣中!
對於那些僅有皮甲甚至無甲的秦軍士卒而言,這簡直是來自地獄的攻擊。強勁的弩箭輕易穿透簡陋的木盾,將人體撕裂。寒鴉弩的重箭更是恐怖,能將人直接釘在地上,甚至連續穿透兩三人!
秦軍的弓手奮力還擊,但他們的箭矢大多落在北府弩陣前方數十步外,軟綿綿地插進土裡,構不成任何威脅。射程上的代差,使得戰鬥變成了一場單方麵的屠殺。
北府弩兵們冷靜地重複著裝填、瞄準、發射的過程。他們采用輪番射擊戰術,保證火力連綿不絕。黑色的箭雨一波接著一波,如同死神的鐮刀,無情地收割著生命。秦軍的陣地很快便被射得千瘡百孔,傷亡慘重,士氣瞬間崩潰。往往幾輪齊射之後,幸存者便發一聲喊,丟下武器向後逃竄。
撼地之錘:炮石車的毀滅交響
當遇到稍具規模的城邑或堅固塢堡時,北府軍便會祭出更大規模的殺傷性武器——炮車。
陳衍督造的炮車,並非完全仿古。他改進了扭力結構,采用了更堅固的支架和更高效的能量釋放裝置,雖然原理未變,但在射程、精度和可靠性上均有提升。更重要的是,他建立了相對標準化的生產和操作流程,使得炮車的組裝、瞄準、發射效率大大提高。
一座負隅頑抗的小城下,十數架炮車被迅速組裝起來,黑洞洞的炮梢對準了城牆。
“換火罐!”指揮官令旗揮下。
兵士們將浸滿火油的陶罐放入皮兜。
“放!”
伴隨著令人牙酸的木頭扭曲聲和重物下墜的轟鳴,一團團燃燒的火球被拋射出去,劃出灼熱的軌跡,重重砸在城頭或城內!陶罐碎裂,火油四濺,瞬間引燃木質建築和防禦設施,城頭陷入一片火海,守軍驚慌失措地救火,慘叫聲此起彼伏。
“換碎石!”又是一聲令下。
這次發射的是裝滿尖銳碎石的網兜。這些石彈在空中散開,如同致命的霰彈,覆蓋大片區域,對暴露在城頭的守軍造成大麵積殺傷。
偶爾,也會發射巨大的整塊巨石,用於轟擊城牆薄弱處或城門。
炮石日夜不停地轟擊,物理和精神上的雙重打擊,很快就能讓守軍意誌瓦解。往往不出兩三日,城牆尚未坍塌,守軍便已精神崩潰,開城投降。技術的優勢,使得攻城戰的進程大大縮短,也減少了北府軍士卒攀城強攻的傷亡。
鋼鐵壁壘:精良甲胄的生存保障
當然,並非所有戰鬥都是遠程解決。有時也會爆發短兵相接的野戰或巷戰。此時,北府軍士卒身上穿戴的精良甲胄,便成為了他們最可靠的護身符。
無論是普通的劄甲,還是經過陳衍利用焦炭煉鐵、冷鍛淬火技術改良的筒袖鎧、兩當鎧,其防護力都遠非秦軍普通士卒的皮甲或簡陋鐵甲可比。
一場突如其來的遭遇戰在野外爆發。數百名秦軍潰兵自知逃生無望,紅著眼睛發起了決死反撲。
“殺!殺一個夠本!”他們嚎叫著,揮舞著環首刀、長矛,衝向一支北府軍的巡邏隊。
北府軍士卒迅速結陣,長矛手在前,刀盾手在後。
“噗!噗!”秦軍的矛尖刺在北府軍士卒的鐵甲上,往往隻能劃出一串火星,或是勉強刺穿最外層的甲葉,難以造成致命傷。而他們的刀劈砍在堅固的盔甲上,更是常常被彈開,甚至崩出口子。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反觀北府軍,他們的環首刀采用了更好的鋼材,更加鋒利堅韌。他們的長矛矛頭帶有放血槽,破甲能力更強。往往一個照麵,裝備低劣的秦軍便傷亡慘重。
一名北府軍什長,身披筒袖鎧,如同鋼鐵堡壘,連續格擋開數次攻擊,反手一刀便劈翻了一名敵兵。另一名秦軍士卒趁機一槍刺中他的肋部,卻隻聽“鐺”的一聲,槍尖滑開,隻在甲片上留下一道深痕。那什長毫發無傷,怒吼一聲,轉身便將驚愕的對手砍倒。
這種裝備上的巨大差距,極大地打擊了秦軍的鬥誌。他們絕望地發現,自己拚儘全力,卻難以有效殺傷敵人,而對方隨手一擊,就可能要了自己的命。這種心理上的崩潰,比肉體上的傷亡更加致命。
技術的力量
一路西進,北府軍幾乎是以一種碾壓的姿態,清掃著通往長安的一切障礙。強弩的超視距打擊,炮車的毀滅性轟擊,精良甲胄提供的生存保障,共同構成了一套超越時代的戰術體係。
陳衍站在行軍隊伍中,看著這一切,心情複雜。他帶來的技術知識,在這個冷兵器時代,化為了實實在在的戰鬥力,極大地減少了北府軍的傷亡,加速了勝利的到來。但另一方麵,這種技術代差帶來的屠殺效率,也讓他感到一種冰冷的窒息感。這絕非公平的對決,而是工業文明對落後農業文明的降維打擊。
後秦的零星抵抗,在這些鋼鐵與火焰的造物麵前,顯得如此蒼白無力,如同枯草試圖阻擋洪流。北府軍的士卒們,則對自己手中的武器和身上的甲胄充滿了信心,甚至是一種崇拜。他們知道,自己是帶著這個時代最精良的裝備在作戰,這種技術優勢轉化為了無與倫比的士氣和必勝的信念。
長安,已然近在咫尺。這座古老的都城,不僅將臣服於北府軍的赫赫兵威,更將屈服於其所代表的、無可匹敵的技術力量之下。最後的陷落,隻剩下時間問題。而北府軍這把由劉裕執掌、經陳衍淬火的利刃,在經曆了無數血火考驗和技術革新後,已然變得無比鋒利,寒光映照之下,天下為之膽寒。
喜歡寒旌映長安:從北府小卒到天下共請大家收藏:()寒旌映長安:從北府小卒到天下共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