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長安圍城_寒旌映長安:從北府小卒到天下共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189章 長安圍城(1 / 1)

義熙十三年公元417年)春,北府軍的赤旗終於插遍了長安外郭城的城頭。渭水決戰的勝利,如同摧枯拉朽般掃清了外圍所有抵抗,這座曆經滄桑的十三朝古都,如同一位褪儘了華服、僅剩殘破內襯的貴婦,徹底暴露在北府軍的兵鋒之下。然而,當劉裕率領主力抵達城下時,他並未選擇立刻發動最後的猛攻,而是下達了一個意味深長的命令——圍城。

巨大的軍營如同鐵桶般,將長安城團團圍住。壕溝深挖,柵欄林立,哨塔星羅棋布,巡邏隊晝夜不息。北府軍的這次圍城,與當初圍攻洛陽時的心情已然不同。少了些畢其功於一役的急切,多了些穩操勝券的從容,但同時也伴隨著遠比攻克洛陽時更為沉重和複雜的隱憂。

堅城猶在,困獸猶存

長安並非不設防的空城。儘管主力儘喪,儘管皇帝姚泓庸懦,但這座城畢竟曾是強秦的心臟,城高池深,儲糧雖非極度充裕,卻也並非短時間內能夠耗儘。退守內城的後秦殘餘勢力,在姚紹、姚鸞等少數尚存氣節的將領組織下,依舊進行著絕望而頑強的抵抗。

他們深知已無路可退,投降未必能得善終,因此抵抗格外瘋狂。每一次北府軍的試探性攻擊,都會遭到猛烈的反擊。檑木、滾油、箭矢,從高大的城牆上傾瀉而下。巷戰中,秦軍利用對地形的熟悉,節節阻擊,甚至發動同歸於儘式的反撲。攻克長安,注定仍要付出相當的流血代價。

劉裕不願用北府健兒的鮮血去填平這座注定陷落的城池。他更傾向於圍困,利用時間和技術優勢,慢慢絞殺守軍的鬥誌和生存空間,迫使其內亂或投降。這是最經濟、也是最能保全實力的方式。

千裡饋糧,後勤如山

然而,圍城,尤其是圍困長安這樣的大城,本身就是一場對進攻方後勤體係的極端考驗。北府大軍十數萬人,每日人吃馬嚼,消耗的糧草是一個天文數字。

糧道,那條從青州、徐州,經洛陽、潼關,蜿蜒千裡的生命線,此刻變得無比脆弱和漫長。儘管有“武裝糧車”和“遊騎獵殺隊”的護衛,但漫長的補給線依然如同一條暴露在狼群麵前的巨蟒,隨時可能被咬斷。

最大的威脅,依舊是北魏。拓跋嗣雖未大規模南下,但其騎兵如同幽靈般,在黃河以北遊弋,時不時南下襲擊糧隊、焚燒糧倉。每一次成功的襲擊,都意味著前線數千人可能斷糧。北府軍不得不分出相當數量的精銳部隊,專門用於保護糧道,這進一步分散了本可用於攻城的兵力。

此外,自身的消耗也極其驚人。打造攻城器械需要巨量木材、鐵料;維持強弩勁弓需要源源不斷的箭矢;人馬需要藥品、鹽巴、被服……所有這一切,都需要從遙遠的後方輸送而來。民夫征發無數,牛馬累斃於道,漕運船隻川流不息,依然感到捉襟見肘。

陳衍的工坊不得不將大部分精力用於維護和補充,而非研發新裝備。他不斷計算著物資的消耗速度,焦慮地看著庫存的各類原料飛速下降。技術的優勢,需要龐大的後勤體係來支撐,這根弦已經繃緊到了極限。

建康陰雲,掣肘愈緊

就在前線後勤壓力最大的時候,來自後方建康朝廷的掣肘,非但沒有緩解,反而變本加厲,如同陰冷的繩索,悄悄套在了北府軍的脖頸上。

以錄尚書事謝混、尚書左仆射王珣等人為代表的門閥勢力,對劉裕的忌憚和恐懼,隨著北伐節節勝利而日益加深。一個功高震主、手握重兵、即將收複兩都洛陽、長安)的寒門統帥,完全超出了他們所能控製的範圍。

他們不敢公開反對北伐,但卻可以利用手中的權力,進行隱形的“軟抵抗”。

糧餉拖延與克扣:發往前線的糧草軍資,總是“在路上遇到困難”——或是漕運不暢,或是地方征收不力,總是遲遲不能足額送達。即使送達,也常常以次充好,甚至摻雜沙土。朝廷的撥付詔令冠冕堂皇,但到了具體執行層麵,便被各種“不得已”的借口層層折扣。

人事掣肘與讒言:劉裕表奏前線有功將士的升遷賞賜,往往被中書省、吏部以各種理由拖延、駁回,或需反複請示,效率極其低下。同時,各種針對北府軍將領的流言蜚語開始在建康流傳,什麼“擁兵自重”、“縱兵劫掠”、“心懷異誌”等等,惡毒而隱蔽,試圖抹黑北伐軍的形象,離間君臣。

“體恤民力”的輿論:門閥們開始在高門宴飲、清談場合,看似憂國憂民地議論北伐耗損國力過巨,江東民力疲憊,應“見好就收”,“適可而止”。這種論調極具迷惑性,試圖為拖後腿的行為披上合理的外衣,並影響朝野輿論。

暗中牽製:甚至有跡象表明,某些門閥與北方的北魏勢力存在著隱秘的聯係,試圖借外力平衡劉裕的勢力。雖然證據不足,但這種可能性像毒刺一樣紮在劉裕心中。

劉裕麵對來自後方的冷箭,憤怒卻又不得不隱忍。他多次上表陳情,言辭懇切又暗藏鋒銳,陳述前線艱難,催促糧草,駁斥謠言。但建康的回複總是程式化的敷衍、安慰和空頭許諾。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大將軍,營中存糧僅夠十日之用。下一批糧草,建康方麵又稱漕船擱淺,恐要延期半月……”王鎮惡麵色凝重地彙報。

“箭矢庫存告急,打造新箭所需的翎毛、膠漆,輸送遲遲未到!”沈田子抱怨道。

劉裕麵無表情地聽著,手指無意識地敲打著案幾,目光掃過帳下諸將焦慮的臉龐,最終落在一直沉默不語的陳衍身上。

“阿衍,軍中器械維護,還能支撐多久?”

陳衍出列,沉聲道:“回大將軍,若再無鐵料、牛筋、桐油補充,一月之後,炮車、弩機損毀將難以修複,甲胄破損亦無法補充。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帳內一片死寂。所有人都感受到了那來自後方的、冰冷的拉扯力量。他們在外浴血奮戰,收複故土,卻有人在背後死死拖著他們的腿,不讓他們全力施為。

劉裕緩緩站起身,走到帳外,望著遠處長安巍峨卻死寂的城牆,又仿佛望向了更遙遠的東南方向。他的眼神冰冷而銳利。

“傳令下去,”他的聲音平靜,卻帶著不容置疑的決斷,“從即日起,全軍縮減兩成口糧。優先保障戰兵和工匠。派出更多部隊,向關中尚未降服的塢堡、豪強‘征借’糧草物資。告訴將士們,長安已是一座孤城、死城!破城之後,一切皆足!”

這是最直接的應對:就地取材,以戰養戰。同時也將壓力轉化為對長安城的最後攻擊動力。

圍城仍在繼續。長安城內,是日漸增加的饑餓、恐慌和絕望。北府軍營中,是同樣並不充裕的補給和日益焦灼的等待。而在千裡之外的建康,則是暗流湧動、算計不斷的冷眼旁觀。

技術的優勢,士卒的勇武,在龐大的帝國政治機器和人性陰暗麵的掣肘麵前,似乎也遇到了無形的壁壘。劉裕和他的北府軍,不僅在與長安的守軍作戰,更是在與時間、與距離、與背後那冰冷的寒意賽跑。

長安的陷落,似乎隻是時間問題。但在這最後的時刻,一種不同於戰場廝殺的、更加複雜而危險的博弈,正在悄然展開。

喜歡寒旌映長安:從北府小卒到天下共請大家收藏:()寒旌映長安:從北府小卒到天下共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七零斷親改嫁,懶美人養崽躺贏 一章極速快穿,炮灰們崛起了 八零改嫁絕嗣大佬,隨軍後成團寵 末世海上堡壘 榴蓮味的星光 維度代行者 戰神圖譜 瘋了吧?你管這叫58號落選秀? 大秦萬年之赳赳老秦 魂穿大唐:開局便被長樂賴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