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臧城門緩緩開啟,陳衍金甲紅袍,騎在汗血寶馬上,在一眾將領的簇擁下踏入這座剛剛經曆血火洗禮的城市。陽光透過硝煙,在他身上鍍上一層金邊,宛如天神下凡。
街道兩旁,百姓跪伏在地,不敢抬頭。他們眼中充滿恐懼,等待著征服者慣例的屠城和劫掠。按照草原民族的慣例,城破之後必有三天大索,這是對勝利者的獎賞,也是對抵抗者的懲罰。
然而陳衍的第一句話就出乎所有人意料:“傳朕旨意:即刻開倉放糧,賑濟饑民!軍醫營設點施診,救治所有傷員,不分軍民!”
旨意傳出,不僅百姓驚疑不定,連北秦將士都感到意外。幾個將領欲言又止,但看到皇帝堅定的眼神,不敢多言。
王鎮惡率先響應:“臣遵旨!立即開放所有北涼官倉!”
獨孤信接令:“羽林騎協助維持秩序,確保賑濟公平!”
很快,一座座官倉大門打開。當堆積如山的糧食出現在百姓眼前時,人群中爆發出難以置信的歡呼和哭泣聲。
“真的有糧食!”
“不是做夢!有救了!”
賑濟點迅速在各個街區設立。北秦士兵維持秩序,百姓排隊領取糧食。令他們驚訝的是,發放的不僅是雜糧,還有白米和麵粉,甚至還有鹽巴和醃肉。
“老人家,這幾日受苦了。”一個北秦軍官親自將米袋遞給老翁,“陛下有旨:每人每日領米一升,直至新糧收獲。”
老翁顫抖著接過米袋,老淚縱橫:“青天啊!真是青天啊!”
更讓人感動的是軍醫營的救治。在各大街口搭起的帳篷裡,北秦軍醫為傷者治傷,不分北涼軍民。
一個北涼傷兵躺在擔架上,恐懼地看著走近的北秦軍醫。
“彆怕,兄弟。”軍醫溫和地說,“陛下有旨:一視同仁。”
他仔細為傷兵清洗傷口,敷上藥膏:“這傷得及時處理,否則會潰爛。”
傷兵怔怔地看著,突然嚎啕大哭:“為什麼...為什麼不早點來...”
類似的場景在各個救治點上演。許多北涼傷兵和百姓從恐懼到疑惑,從疑惑到感激,最後跪地叩謝。
陳衍親自巡視各個賑濟點。在一個粥棚前,他停下腳步。這裡排著長隊,大多是婦孺老人。
“粥可稠否?”他問炊事兵。
“回陛下,按標準熬製,插筷不倒。”
陳衍點頭,突然看到隊伍末尾一個瘦弱的小女孩,眼巴巴地望著粥鍋。
他親自盛了碗粥,走到小女孩麵前蹲下:“餓了吧?慢慢吃。”
小女孩驚恐地後退,卻被母親推上前:“快...快謝陛下隆恩!”
陳衍溫和一笑:“不必多禮。告訴朕,幾日沒吃飽了?”
母親垂淚:“回陛下,城中斷糧半月,每日隻能吃些樹皮草根...”
陳衍神色凝重,對隨從道:“傳令:增加婦孺口糧配額。另調撥奶粉和蜜糖,優先供應幼兒。”
消息傳開,百姓無不感激涕零。許多人家中開始供奉“北秦皇帝長生牌位”。
但安撫工作並非一帆風順。在城西賑濟點,發生了騷亂。一群地痞流氓試圖哄搶糧食,與維持秩序的士兵發生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