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殿的喧囂與轟鳴漸漸平息,那宣告新朝開啟的鐘鼓餘音似乎仍縈繞在未央宮的梁宇之間。前朝的盛大典禮已畢,天下的目光卻並未完全移開,因為所有人都知道,一個完整的王朝,不僅需要前朝的英明君主與文武百官,同樣需要一個穩定、有序、能母儀天下的後宮。登基大典的次日,宮廷的重心便從象征天下權柄的太極殿,轉向了象征皇室家宅、卻也關聯著前朝政治的後宮。
與太極殿的公開、宏大不同,後宮的冊封儀式更側重於宗法、禮製與皇室內部的秩序。地點設在修繕一新的椒房殿——這裡曆來是皇後的寢宮,其名取自花椒多籽之意,寓意子孫繁衍。殿內布置得隆重而溫馨,不似太極殿那般威壓,卻自有一番皇家氣度。帷幔換成了象征尊貴的正紅色與金色,地上鋪著厚軟的波斯地毯,鎏金香爐裡吐出嫋嫋的百合清香。
宗正卿、掌管皇族事務的官員以及內侍省、宮闈局的女官們早已等候在此,神情恭謹。受邀觀禮的僅有少數宗室長者、以及即將受封的妃嬪及其貼身侍女。氣氛安靜而微妙,帶著一種難以言喻的期待與緊張。
吉時一到,皇帝陳衍駕臨。他今日未穿厚重的袞冕,而是一身較為輕便的玄色常服,繡有金龍暗紋,依舊威儀十足,但比昨日少了幾分神聖感,多了幾分家主的氣息。他端坐於椒房殿正中的主位之上,目光平靜。
首先進行的,是毫無疑問的重頭戲——冊封皇後。
“宣——慕容氏——覲見——”內侍高聲唱道。
殿門開啟,慕容月在兩名女官的引導下,緩步走入殿中。她今日的妝扮與昨日祭天時的翟車形象又自不同。並未穿著過於繁複誇張的禮服,而是一身量身定製的深青色禕衣,上繡五彩翬翟紋樣,象征皇後尊貴與美德。頭戴九龍四鳳冠,珠翠環繞,卻並未掩蓋她本身的光華,反而更襯得她麵容端莊秀麗,氣度雍容華貴。她的步伐沉穩,姿態優雅,目光清澈而平靜,迎著陳衍的目光,微微頷首。
宗正卿上前一步,展開一份用金泥書寫在玉版上的冊文,朗聲宣讀:
“朕惟乾健坤順,始成化育之功;君明後賢,乃肇升平之治。谘爾慕容氏,淑慎性成,柔明毓德。懿範溫和,允協珩璜之度;芳聲婉嫕,克嫻圖史之規。自朕微時,輔佐於艱難之際;洎登大位,讚襄於衽席之間。貞靜持身,協朕心而匡內治;仁明逮下,撫嬪禦以睦宮闈。允矣母儀之選,懋哉王化之基。”
冊文用典雅駢儷的辭藻,高度讚揚了慕容月的品德、才能以及與她共曆患難的情誼,明確指出了其“母儀之選”的地位與“匡內治”、“睦宮闈”的職責。
“茲承慈命,以金冊金寶,立爾為皇後。爾其益修婦道,翼宣陰教。奉神靈之統,理萬物之陰。表正六宮,母儀天下。欽哉!”
宣讀完畢,宗正卿將沉甸甸的純金冊、寶恭敬地奉予慕容月。慕容月雙手接過,微微屈膝行禮,聲音清越而堅定:“臣妾慕容氏,謹遵聖諭。必當克勤克儉,恪守婦道,輔佐陛下,管理宮闈,母儀天下,不負陛下信重。”
陳衍站起身,走上前,親手將她扶起。兩人目光交彙,無需多言,一切儘在不言中。這不僅僅是夫妻之情,更是亂世中相互扶持、共曆生死的戰友,如今在這權力的頂峰,以最正式的方式確認了彼此最緊密的同盟關係。冊封慕容月為後,不僅是感情的選擇,更是政治上的絕對明智之舉,她的智慧、威望以及對胡漢關係的獨特作用,無人可替代。
“皇後請起。”陳衍的聲音溫和而有力。
內侍與女官們齊齊跪拜:“恭賀皇後陛下!皇後千歲千歲千千歲!”
慕容月微微抬手示意眾人起身,儀態萬方。
接下來,便是冊封其他妃嬪。與冊後大禮相比,儀式簡化了許多。陳衍並非貪圖美色之人,且多年征戰,於女色上並不上心。此刻受封的,僅有寥寥數人。
一位是早年追隨、出身寒微的張氏,性格溫婉,雖無顯赫家世,但資曆最老,封為正三品“婕妤”,賜號“端”,為端婕妤。
一位是西征涼州後,為安撫當地豪強大族而納的隴西李氏之女,年輕貌美,知書達理,封為從三品“昭儀”,賜號“靜”,為靜昭儀。
還有一位是南朝歸降的一位文臣之妹,帶有一定的政治聯姻色彩,封為正四品“美人”,賜號“惠”,為惠美人。
她們依次入殿,接受品階較低的銀冊或銅冊,向皇帝和皇後行叩拜大禮。陳衍對她們並無太多深情,但依舊給予了應有的尊重和體麵。慕容月則始終麵帶溫和的微笑,接受她們的拜見,並各自賞賜下禮物,言行舉止間既維護了皇後的威嚴,也展現了寬容大度,初步確立了六宮之主的形象。
整個過程井然有序,尊卑分明。通過這次冊封,後宮的等級秩序被清晰地建立起來:皇後慕容月居於無可動搖的核心頂端,其下是各有背景、品階分明的妃嬪。這不僅是為了滿足皇帝的家事需求,更是前朝政治格局在後宮的一種映射,有助於穩定人心,平衡各方勢力。
喜歡寒旌映長安:從北府小卒到天下共請大家收藏:()寒旌映長安:從北府小卒到天下共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