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 太學重光_寒旌映長安:從北府小卒到天下共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349章 太學重光(1 / 1)

科舉取士的詔書如春風般拂過帝國,為寒門才俊開辟了通往廟堂的狹窄蹊徑。然而,陳衍與崔浩等有識之士深知,一次考試所能選拔的人才終究有限,且無法係統性地塑造其思想與忠誠。若要為新朝奠定萬世不移之基,必須建立一個能夠持續不斷地培養符合新朝價值觀、精通治國之術的人才搖籃。於是,在科舉製度初具雛形的同時,另一項關乎帝國文化根基與未來人才儲備的重大工程——重振太學,被提上了緊迫的日程。

前朝太學,曆經戰亂,早已凋敝不堪。房舍傾頹,典籍散佚,博士離散,曾經弦歌不絕的學術聖地,隻剩下斷壁殘垣和荒草萋萋,無聲訴說著文明的劫難。

這一日,陳衍在崔浩、禮部尚書以及將作大監墨衡的陪同下,親臨長安城南郊的前朝太學舊址。殘破的景象令人觸目驚心。寒鴉立於枯樹之上,歪斜的碑碣半埋於黃土之中。

陳衍駐足於一片廢墟前,沉默良久,方才緩緩開口,語氣中帶著不容置疑的決心:“斯文掃地,乃至於此。然,武功可定天下,文教方安天下。太學,乃文教之核心,賢才之淵藪。此處,必須重建!要建得比以往更大,更好,要讓它成為永興盛世的文化象征!”

皇帝的金口玉言,如同最強勁的動員令。將作監立刻調集最好的工匠和物料,工部撥付專款,一場大規模的重建工程迅速展開。拆除危房,清理廢墟,夯實地基,新的殿堂、齋舍、藏書樓、射圃拔地而起。陳衍甚至親自審閱了幾處主要殿堂的設計圖,要求務必宏偉莊嚴,又能體現新朝氣象。

與此同時,禮部在全國範圍內廣發“求賢令”,重金禮聘碩學名儒出任太學博士。不僅限於關中,甚至派人前往江東、河北等文化昌盛之地,延請那些因戰亂而隱居、德高望重的學者。

“陛下有旨,太學將廣開大門,不限門第,無論士庶,隻要通曉經術,通過考核,皆可入太學就讀!學成之後,或由太學推薦參加科舉,或直接由朝廷量才授官!”求賢的使者如此宣告。

這對於許多堅守學術卻報國無門的儒生而言,無疑是巨大的吸引力。很快,一批聲名顯赫的大儒應召而來,他們之中有皓首窮經的經學大師,有擅長策論的實務之才,甚至還有幾位精通律法、算學的專家。皇帝親自接見了他們,授予博士頭銜,待遇優渥,以示尊師重道。

生源的招募同樣打破了常規。詔令明確:“凡大秦疆域之內,年十五以上,三十以下,通一經以上者,無論華夷胡漢,皆可報名參加太學入學試。”這“無論華夷胡漢”一條,尤為引人注目。它明確向河西、隴右地區的羌、氐、匈奴乃至鮮卑等族的子弟敞開了大門,體現了新朝推動民族融合、以文化認同超越血統差異的深遠戰略。

消息傳出,各方反響強烈。漢族士子自然是踴躍報名,期望進入這最高學府深造,為未來的仕途增添最重的砝碼。而一些歸附的胡人貴族,在經曆了最初的觀望和猶豫後,也意識到讓子弟學習漢家經典、融入主流文化的重要性,開始謹慎地選派聰慧的子弟前來應試。

長安太學重建竣工之日,舉行了隆重的“釋奠”典禮。嶄新的太學矗立在陽光下,廡殿頂覆著青色琉璃瓦,朱漆大門莊嚴厚重,“太學”匾額由皇帝禦筆親題。鐘磬齊鳴,香燭繚繞,陳衍率文武百官,親自祭祀孔子及曆代儒家先賢。

典禮之後,首次太學入學考試舉行。經過嚴格篩選,首批三百名太學生脫穎而出。他們之中,有衣著簡樸的寒門之子,有錦衣華服的士族子弟,甚至還有幾十位穿著本民族服飾、神情略帶局促卻又目光新奇的胡人青年。他們站在一起,構成了太學乃至整個大秦王朝未來的一道新奇而充滿希望的風景。

開學伊始,一道更深刻的變革隨之而來。崔浩奏請:“經學乃治國之本。然前朝經學,師法多家,章句繁雜,往往歧義百出,甚或曲解經義,於新政不利。臣請陛下欽定《五經》標準文本及權威注疏,頒行天下,以為太學教材及科舉考試之依準,統一學術,匡正思想。”

陳衍準奏。於是,以崔浩為首,召集太學博士中的頂尖學者,成立了“經局”,開始了一項浩大的文化工程:校勘《詩》、《書》、《禮》、《易》、《春秋》等儒家經典,摒棄那些被認為過於玄虛或不合時宜的注解,選擇或親自撰寫能夠宣揚“大一統”、“忠君愛國”、“仁政德治”、“華夷一體”等符合新朝意識形態的標準注疏。

這項工作同樣伴隨著爭論。一些固守舊學的博士對此提出異議,認為這是“桎梏學術”。但崔浩態度堅決:“學術需為現實服務。永興新朝,需要有永興之學術。統一經義,非為禁錮思想,乃是為國家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天下學子確立共同之是非標準!”

最終,一套帶有鮮明永興朝印記的“官定”經學教材被編纂出來,迅速刊印,分發至太學以及各州郡縣學。太學的課堂上,博士們開始依據這套統一教材進行講授。

課堂上,博士引經據典,闡述著“天子受命於天”、“治國平天下”的道理;齋舍裡,各族學子共同研讀經書,切磋學問;射圃、算學場中,也時常可見他們活動的身影。一種新的、融合了學術、政治與民族色彩的文化氛圍,在重光的太學中逐漸形成。

陳衍時常會微服前往太學,巡視學舍,甚至偶爾會坐在課堂後排,聽博士講學,觀察學子的反應。他看到胡人子弟刻苦學習漢文經典,漢族學子也開始嘗試了解胡人的風俗習性,心中頗感欣慰。

太學的重光,不僅僅是一座學校的重建,更是一個強大的文化信號。它宣告著新朝在武力征服之後,開始了文化上的整合與建設。它旨在係統地培養忠於新朝、精通儒術、具備治國才能的後備力量,並通過統一經學教材,將儒家思想與永興新政的合法性緊密結合起來,為帝國的長久統治奠定堅實的思想基礎和人才基石。這裡走出的學子,將來不僅會成為官員,更會成為儒家教義的傳播者,將“永興”的理念帶往帝國的四麵八方。

喜歡寒旌映長安:從北府小卒到天下共請大家收藏:()寒旌映長安:從北府小卒到天下共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路餘,我不喜歡你了 吃大瓜!玄學老祖她又開播啦! 被賣給瘸腿獵戶,饑荒年天天吃肉 重生80年代,從傻子到大山之主 惡女覺醒,錯把重生黑蓮花當乖狗 甩完渣男,轉頭上戀綜談戀愛 高考後,直接財富自由! 末世:我有一座虛空製造中心 末日堡壘建造大師 NBA:他們叫我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