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央宮內,三省六部的架構已然高效運轉,《永興律》的初稿正在激烈討論,科舉的餘波尚未完全平息,軍器監的爐火正旺。然而,無論是法律的威嚴、人才的選拔,還是兵甲的鋒利,其最終都要落腳於最根本之處——糧食。民以食為天,國以農為本,農以水為血。曆經多年戰亂,關中平原、河西走廊等地的水利設施年久失修,渠堰淤塞,堤防殘破,昔日滋養了秦漢帝國的沃野,如今卻常受旱澇之苦,嚴重製約著“永興”新政中“均田令”與“租庸調”製的成效,更直接威脅著帝國的糧食安全與民心穩定。
這一日,陳衍在尚書省值房,召見了工部尚書、戶部尚書以及幾位精通水利的官員和技術專家。巨大的關中及河西輿圖鋪滿地麵,上麵用朱筆標注著諸多河流、舊渠遺跡以及近年來常發生水旱災害的區域。
工部尚書麵色凝重地彙報:“陛下,去歲關中夏旱,秋又逢暴雨,渭水支流決口,淹沒良田千頃,皆因鄭國渠年久失修,分水、泄洪設施多有損壞,無力調節所致。河西之地,本就乾旱少雨,原有坎兒井、引水渠大多淤塞廢棄,百姓靠天吃飯,收成極不穩定。水利不興,縱有均田良政,亦難保豐收啊!”
戶部尚書李繁緊接著從財政角度補充:“陛下,修複水利,雖一時耗費巨大,然長遠來看,實乃一本萬利之舉。田畝得灌溉,產量必增,國庫租稅方能豐盈。且以工代賑,可吸納流民、閒散勞力,使其得食,避免生事,實乃安民穩社稷之良策。”
陳衍的目光在地圖上緩緩移動,最終停留在那條標誌著輝煌過去的“鄭國渠”線上。這條始建於戰國,曾使關中成為天府之國的偉大水利工程,如今卻如同病弱的巨龍,亟待拯救。
“朕豈不知水利之重?”陳衍沉聲道,“隻是前朝崩壞,非止一朝一夕。如今百廢待興,國庫確不寬裕。然,再難,此事亦不可再拖!必須辦,而且要辦好!”
他當即決斷:“即令工部,成立‘都水監’,專司全國水利之事。選派精通水工、廉潔乾練之員,出任水官,分赴關中、河西等地,實地勘察,製定詳細的修浚方案。”
“方案需包括:工程規模、所需民夫物料、錢糧預算、工期時序。首要之務,是整修鄭國渠主乾及其主要支渠,疏通河道,加固堤防,修複閘門。其次是河西地區,重點修複引水渠和坎兒井,開挖新渠,充分利用雪水。”
“錢糧之事,”他看向李繁,“戶部需全力保障,設水利專項。但亦要精打細算,朕之內帑,亦可撥付一部分。”
“民夫征發,”他特彆強調,“不可強征濫征,務必以‘以工代賑’為主!招募流民、受災地區百姓,以及農閒時的農戶,付給其工錢或糧食,使其勞有所得。要明確告知,此乃為他們自己修渠,為來年的豐收出力!”
“各地官府需妥善組織,保障民夫飲食住宿,注意安全,若有官吏趁機克扣工錢糧餉,或虐待民夫,朕必嚴懲不貸!”
詔令迅速下達。新成立的都水監立刻忙碌起來。一批被稱為“水官”的技術官員,帶著簡易的測量工具和繪圖板,奔赴各地。他們跋山涉水,勘察地形水勢,測量舊渠走向,計算土方工程量。
不久,詳細的方案和預算呈送禦前。陳衍與崔浩等人審核批準後,龐大的水利工程相繼啟動。
關中平原,鄭國渠沿線。沉寂多年的古渠兩岸,再次變得人聲鼎沸。數以萬計的民夫,在各級水官和胥吏的組織下,分段包乾,開始了艱苦的清淤疏浚工作。
“嘿——呦——嘿——呦!”粗獷的號子聲回蕩在田野。壯丁們赤著膊,用鐵鍬、鎬頭、竹筐,將渠底淤積多年的黑臭淤泥一筐筐挖出,抬到岸上。有人負責用夯杵加固渠岸,有人則在技術工匠的指導下,小心翼翼地修複著石製的分水閘門。
雖然勞累,但民夫們臉上大多帶著期盼。官府不僅管飯,每日下工還能領到一些雜糧或銅錢,這對於許多貧苦人家來說,無疑是雪中送炭。他們知道,這水流一旦通暢,自家的田地就能得到灌溉,明年的收成就有望了。
水官們穿梭於各工段,指導技術,監督質量。偶爾還能看到墨衡派來的匠師,帶來一些改進的施工工具或測量方法。
河西走廊,武威郡姑臧城外。這裡的工程同樣火熱。來自中原的水官與熟悉本地情況的邊民通力合作,重點修複著古老的引水渠和坎兒井。
“這裡!水流是從祁連山雪水而來,必須把這段暗渠挖通!”
“注意坡度!坡度不夠,水就流不動了!”
民夫們小心翼翼地清理著坍塌的暗渠入口,加固支撐結構。對於地麵上的明渠,則重點進行防滲處理,以減少寶貴水資源的流失。
獨孤信對這項工程極為支持,甚至調派了部分軍士協助維持秩序和運輸物資。他知道,這對於穩定河西、鞏固邊防至關重要。
陳衍並未一直待在深宮。他數次輕車簡從,親臨鄭國渠等主要工程現場視察。他挽起褲腿,走下泥濘的渠岸,查看清淤的深度;他詢問老農往年水情,聽取水官的技術講解;他甚至親自拿起一把嶄新的、由軍器監改進的鋼口鐵鍬,試著挖了幾下,體驗民夫的辛勞。
“陛下,使不得!”左右侍從驚慌勸阻。
陳衍擺擺手:“民夫們終日在此勞作,朕試幾下又何妨?要知道他們的辛苦,才知道這糧餉給得值不值,這工程該不該修。”
皇帝的親臨,極大地鼓舞了民夫和水官的士氣,也讓地方官吏不敢有絲毫懈怠。
整個永興元年的秋冬,在北秦控製的核心農區,興修水利成為了壓倒一切的中心工作。雖然辛苦,雖然耗費巨大,但一條條重新暢通的渠水,如同甘泉般流入乾渴的土地,也流入了百姓的心田。他們看到了新朝皇帝不僅僅會打仗、會封官,更會為他們做實實在在的好事。
來年春天的播種和夏季的灌溉,將檢驗這一切努力的成果。但毫無疑問,這場大規模的水利建設,不僅是在疏通河道,更是在疏通帝國的經濟命脈,夯實新朝統治最深厚的根基。它預示著,永興王朝的崛起,將不僅僅依靠鐵與血,更將依賴於對這片土地精心的嗬護與經營。
喜歡寒旌映長安:從北府小卒到天下共請大家收藏:()寒旌映長安:從北府小卒到天下共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