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的肌體在各項新政的滋養下逐漸強健,然而,在這幅“永興”畫卷上,仍有一片色彩迥異、難以忽略的圖景——那便是生活在疆域之內,特彆是隴右、河西及北部邊境,數量眾多、風俗各異的胡族部落。羌、氐、匈奴、鮮卑、羯……這些遊牧或半遊牧的民族,與漢民雜處而居,時而歸附,時而叛亂,關係錯綜複雜。處理不當,他們便是邊境不寧的火藥桶;處置得宜,他們則可成為屏藩帝國的助力,甚至為這新興王朝注入強悍的血液。如何統治、安撫乃至融合這些族群,成為擺在永興朝廷麵前的一道棘手難題。
這一日,宣室殿內的氣氛格外凝重。陳衍召集了核心重臣,專門商議此事。案幾上鋪著標注了各部族大致分布的地圖。
兵部尚書首先開口,語氣帶著武將的警惕:“陛下,涼州、秦州等地,胡漢雜處,曆來多事。這些部落,畏威而不懷德。強盛時則歸附索賞,一旦中原有變或其內部生亂,則立刻寇邊劫掠。臣以為,當趁新朝軍威正盛之時,或強力征討,使其臣服;或將其部落打散,遷入內地分散安置,弱其勢力,方為上策。”這是一種以軍事威懾和強製同化為主的思路。
新任的涼州刺史卻麵露難色,奏道:“陛下,大將軍之策雖好,然執行起來恐生大變。河西地廣人稀,胡部眾多,勢力盤根錯節。若強行征討或遷徙,必然激起大規模反抗,戰端一開,恐難迅速平息,反而消耗國力,影響河西屯田與絲路暢通。且其地水草分布,皆有其慣常牧場,強行遷移,部落生計無著,更易生亂。”
崔浩沉吟良久,緩緩開口道:“二位所言,皆有道理,然皆失之偏頗。純以武力壓服,成本高昂,後患無窮;一味懷柔遷就,則失朝廷威儀,養虎為患。臣以為,當行‘恩威並施,因俗而治,漸導融合’之策。”
陳衍目光微亮:“崔卿詳言之。”
“所謂‘因俗而治’,”崔浩解釋道,“便是承認其部落現狀,不強行改變其遊牧習性、風俗語言。對於願意歸附的部落首領,朝廷可正式冊封其為‘都督’、‘刺史’甚至‘王’的爵位,令其繼續統領本部民眾,世襲罔替。其轄地,可設為‘羈縻州府’。”
他走到地圖前,手指劃過河西、隴西的一些區域:“譬如,可將歸附的禿發部鮮卑設‘涼州東山羈縻州’,以其首領為刺史;將羌人某大部設‘河西南山羈縻府’,以其豪帥為都督。這些羈縻州府,需承認其為大秦疆土,首領需接受朝廷冊封,定期朝貢,並承諾守土安民,聽從征調。但其內部事務,如部落管理、習慣法審判等,朝廷可不直接乾預。”
“妙!”陳衍讚道,“如此,既將其納入版圖,又省卻直接管理之煩勞,且能得其騎兵之力。那‘漸導融合’又當如何?”
“此乃長遠之策,”崔浩繼續道,“需如水滴石穿,潤物無聲。其一,鼓勵胡漢通婚。朝廷可頒令,胡人首領與漢家豪族聯姻者,予以旌表賞賜;普通胡漢百姓通婚,其所生子女,可優先錄入戶籍,享受與漢民同等授田待遇。血脈交融,隔閡自消。”
“其二,鼓勵胡人子弟學習漢文化。可在涼州、秦州等胡人聚居地,興辦義學,允許甚至鼓勵胡人酋長派遣子弟入學,讀漢家經典,習禮儀文字。學成之後,優異者同樣可參加科舉,或入朝為官,或回本部佐助其首領,成為溝通胡漢之橋梁。”
“其三,互市管理。在邊境指定地點設立‘互市場’,派官管理,公平交易。胡人以牛羊馬匹、皮毛換取漢人的糧食、鹽鐵、布帛、茶葉。既滿足其生活所需,使其依賴於中原物資,又可借此宣揚朝廷威德,潛移默化改變其生活方式。”
“然,”崔浩語氣一轉,神色嚴肅,“所有這一切,必須建立在‘威’的基礎之上!朝廷需在戰略要地駐紮精兵,保持強大威懾。若有無視恩德,膽敢叛亂或大規模寇邊者,必須立刻以雷霆手段堅決鎮壓,族首梟首,部落拆散,絕不姑息!唯有讓其明白,順者昌,逆者亡,懷柔之策方能暢行無阻。”
這番深思熟慮、剛柔並濟的策略,令殿內眾人紛紛點頭。陳衍更是撫掌稱善:“剛柔相濟,標本兼治!崔卿之策,深得朕心!便以此為準,製定《撫胡令》,頒行邊州,嚴格執行!”
詔令迅速傳至河西等地。獨孤信作為河西大都護,成為了這一政策最主要的執行者。
在姑臧城外的一片豐美草場上,一場特殊的冊封儀式正在舉行。歸附的匈奴沮渠部首領,被朝廷冊封為“張掖羈縻州都督”,賜予印綬、官服和豐厚的賞賜。獨孤信代表朝廷出席,宣讀了詔書,強調了其“永為藩屏,共保邊陲”的責任與義務。沮渠首領跪接詔書,用生硬的漢語表示效忠。周圍的匈奴騎士們看著這一幕,神情複雜,既有對賞賜的欣喜,也有對未知的茫然,但至少,戰爭的陰雲暫時消散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在涼州州學旁邊,新開設了一處“蕃學”,專門招收各部族首領送來的子弟。起初,隻有寥寥數人,且多是各部中不甚得寵的子孫。但朝廷給予了極優厚的待遇,並提供了一條前所未有的仕途前景,逐漸吸引了一些有遠見的部落貴族。課堂上,胡人少年們穿著漢服,笨拙地握著毛筆,跟著先生誦讀“子曰詩雲”,構成了奇特的景象。
在指定的互市場,官方的介入使得交易變得比以前公平了許多。漢商欺壓胡人、胡人強買強賣的現象減少,市麵逐漸繁榮。來自中原的貨物和來自草原的特產在這裡交彙。
當然,並非所有部落都欣然接受。仍有部落持觀望態度,或暗中抵觸。也有漢人官員和士族對鼓勵胡漢通婚、允許胡人做官感到不滿,認為這是“淆亂華夷”。
但陳衍和獨孤信對此態度堅決。對於順從者,厚賞重用;對於抵觸者,耐心疏導;對於敢於挑釁者,則果斷出兵懲戒。一次,一個較小的鮮卑部落以為新朝軟弱,公然劫掠互市場,獨孤信立刻派精騎出擊,將其首領擒獲斬首,部落拆散安置。此舉極大地震懾了各方勢力。
這套“因俗而治”與“逐步融合”相結合的民族政策,如同一條堅韌而靈活的韁繩,開始嘗試套住帝國邊疆這匹烈馬。它並非完美的解決方案,其間必然伴隨著摩擦、反複與漫長的磨合。但它展現了一種不同於單純征服或隔離的新思路,旨在通過時間、利益和文化,將這些曾經的邊緣力量,逐步納入永興王朝的統治體係之中,為最終形成一個更加包容、更具活力的多民族帝國,埋下了深遠的伏筆。
喜歡寒旌映長安:從北府小卒到天下共請大家收藏:()寒旌映長安:從北府小卒到天下共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