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興新政如同洶湧的春潮,席卷著帝國的每一個角落,滌蕩著前朝積弊,帶來生機與希望。然而,潮水之下,必有暗流礁石。任何一場深刻的變革,必然觸及固有的利益格局,必然遭遇或明或暗的抵抗。隨著新政的深入推行,那些被觸動了根基的舊勢力,開始從最初的震驚與觀望中反應過來,試圖以各種方式阻滯這股不可逆轉的洪流。
這股阻力,首先在朝堂之上露出了端倪。
一次關於檢核田畝、推行均田令進展的常朝上,氣氛略顯凝滯。度支尚書李繁正在彙報各地清丈田畝、回收豪強隱匿土地的初步成果,雖有進展,但數字遠低於預期。
一位出身關中豪族、門第顯赫的禦史大夫,手持玉笏,出列奏道:“陛下,臣有本奏。”他聲音沉穩,卻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鋒芒。
“李尚書所言清丈田畝,成效卓著,臣等歡欣鼓舞。然,臣近日卻聞聽地方多有怨言。言稱清丈胥吏,為求政績,往往矯枉過正,甚至……弓尺過長,鬥斛過大,將民戶固有之田,亦強指為隱匿之產,強行收沒。致使小民怨聲載道,恐傷陛下仁德之名啊!”
此言一出,幾位同樣出身地方豪強的官員紛紛低聲附和:“是啊,確有耳聞。”“矯枉過正,反失民心。”
李繁臉色一沉,當即反駁:“張大夫此言,可有實據?清丈所用弓尺鬥斛,皆由將作監統一製作頒發,何來過長過大之說?此恐非胥吏之過,乃某些人家中田產本就不明不白,如今被依法清丈,心中不滿,故而散布流言,混淆視聽吧!”
崔浩冷眼旁觀,緩緩開口:“清丈田畝,乃均田之基,朝廷國策。執行之中,或有疏漏偏差,可令禦史台加強巡查糾劾。然,若有誰想借此否定清丈本身,阻撓均田大政,則是因噎廢食,其心……當誅。”
他的話語帶著冰冷的重量,讓那幾位附和的官員不由得縮了縮脖子。張大夫麵不改色,躬身道:“崔令公言重了。臣絕非阻撓國策,隻是體恤民情,恐陛下被小人蒙蔽罷了。既然朝廷已有明察,臣便放心了。”他輕巧地將“攻擊政策”轉化為“關心民瘼”,退了回去。
這場朝堂上的交鋒,雖以崔浩的強硬表態暫告段落,卻清晰地揭示了阻力所在:舊貴族和豪強們不敢直接反對皇帝,便開始采用迂回策略,誇大執行中的問題,試圖將水攪渾,延緩甚至扭曲新政。
在地方上,抵抗則更加直接和多樣化。
河東郡,一個崔姓豪強的莊園。主人崔老爺看著官府發來的,要求其家族限期申報所有奴仆、田產數量,並配合清丈的公文,臉色陰沉得能滴出水來。
“均田?均的是我崔家祖祖輩輩積累下來的田產!貸種子給那些窮酸?那是我家的存糧!還要核查奴婢數量?真是豈有此理!”他憤憤地將公文摔在桌上。
管家低聲道:“老爺,朝廷法令如此,硬抗恐怕……”
“硬抗?老夫豈會那麼蠢?”崔老爺冷笑一聲,“他不是要查嗎?把那些老弱病殘的奴仆、偏遠貧瘠的坡地報上去!精壯奴仆和上好的水澆田,分散到各處遠親名下,或者乾脆說早就賣出去了!賬目都給我做平了!官府來人清丈?好酒好肉招待著,塞足了金銀,他們自然知道哪塊地該量,哪塊地不該量,該量多少!”
陽奉陰違,欺上瞞下,這是地方豪強最常用的手段。
而在河西,一些被納入“羈縻州府”的部落首領,對於朝廷鼓勵胡人子弟入學、甚至與漢人通婚的政策,也產生了強烈的抵觸。
“讓我們的兒子去學那些之乎者也?忘了怎麼騎馬射箭嗎?將來還怎麼統領部落?”一位鮮卑酋長對朝廷派來的使者抱怨道,“還有和漢人通婚?我們的血脈豈能混雜?”
他們表麵上遵從,卻暗中告誡族人不得與漢官過多接觸,更嚴禁子弟前往州學。對新頒發的標準度量衡器和“永興通寶”,也在部落內部交易中儘量抵製,依舊沿用舊習。
甚至在官僚係統內部,阻力也無處不在。許多出身舊家的中層官吏,本身就是新政的“受害者”,或是習慣於舊的工作方式。他們執行起新政來,拖遝敷衍,機械僵化,甚至故意曲解。
例如,要求鼓勵墾荒,他們便不顧實際,強行攤派指標,逼得百姓去開墾根本無法耕種的石山;要求以工代賑修水利,他們便克扣工錢糧餉,中飽私囊,反而激起民怨,讓人誤以為是新政本身的問題。
一道道奏報,通過常規渠道和禦史台的密折,不斷送到陳衍的案頭。他看著這些報告,臉上看不出喜怒,但手指卻無意識地敲擊著桌麵。
慕容月為他端上一杯參茶,輕聲道:“陛下,新政觸及深遠,有些阻力,也在意料之中。”
陳衍歎了口氣:“朕知道。隻是看到良法美意,被如此曲解、阻滯,心中憋悶。有些人,是蠢,執行不力;有些人,是壞,故意對抗。”
他沉思良久,對侍立一旁的宦官道:“傳朕口諭:令禦史台加派精乾禦史,分赴各地,明察暗訪。重點查辦兩類:一,地方豪強拒不配合新政、欺瞞官府、對抗清丈者,查實之後,嚴懲不貸,可將其田產直接設收,分予貧民,以儆效尤!二,官吏執行新政不力、陽奉陰違、甚至貪贓枉法者,無論官職大小,一經查實,立即革職拿問,從重治罪!”
他的語氣變得冰冷:“非常之時,需用重典!要讓所有人明白,朕推行新政之心,絕不動搖!任何企圖阻擋者,必將被碾得粉碎!”
然而,頓了一頓,他的語氣又緩和下來:“但,對於政策本身確實存在的不完善之處,或執行中遇到的普遍性困難,也要及時上報。著尚書省彙集各方情況,對新政細則進行微調,使其更貼合實際,更易於推行。譬如,對於邊遠地區部落的教化,不可操之過急,當以利誘之,徐徐圖之。”
一手高舉雷霆之鞭,嚴厲懲戒故意的對抗與腐敗;一手持手術刀,精準地調整政策細節,減少執行阻力。陳衍在妥協與強硬之間,努力尋找著平衡點。他知道,改革已進入深水區,真正的考驗,現在才剛剛開始。這場與舊勢力、與惰性、與人性貪婪的鬥爭,將比任何一場軍事征服都更加複雜和漫長。
喜歡寒旌映長安:從北府小卒到天下共請大家收藏:()寒旌映長安:從北府小卒到天下共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