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5章 儒法之爭_寒旌映長安:從北府小卒到天下共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445章 儒法之爭(1 / 1)

信都行台的書房內,炭火靜靜燃燒,卻驅不散一種理念碰撞帶來的無形緊張。獨孤信端坐案前,聽著謀士崔浩與北魏的崔浩同名,為大秦謀臣)侃侃而談。這位出身名門的謀士,此刻正竭力闡述著一個超越軍事層麵的戰略。

“大將軍,”崔浩言辭懇切,“河北之地,自古文脈昌盛,士族林立。我軍雖以雷霆之勢克複疆土,然欲長治久安,非僅憑刀劍弓弩可成。士人,乃地方之望,民心所係。得其心,則政令暢通,根基穩固;失其心,則暗流湧動,防不勝防。”

他進一步分析:“如今河北初定,士人皆在觀望。彼等所重者,非僅是身家性命,更是道統傳承、進身之階。北魏雖為胡虜,然亦知籠絡士人,沿用漢法。我大秦欲取而代之,豈可示之以武,而棄之以文?”

獨孤信沉默地聽著,手指無意識地敲擊著案幾。他出身行伍,習慣的是鐵血法則,但對崔浩的話,他並非不能理解。陛下陳衍常言“文武之道,一張一弛”,他深以為然。

“伯淵所言,不無道理。”獨孤信緩緩開口,“然軍中諸將,多恃功而驕,恐難理解此舉。且士人迂闊,未必領情。”

“正因諸將不解,方顯大將軍遠見卓識!”崔浩趁熱打鐵,“至於士人,隻需示之以誠,予之以利,曉之以理,焉能不為之所動?其所謂‘夷夏之防’,在實利與功名麵前,未必那般牢不可破。”

良久,獨孤信眼中閃過一絲決斷:“好!便依你之策。此事由你總攬,禮曹協同。然需把握分寸,不可過急,亦不可示弱。”

策略既定,行動迅速展開。在崔浩的安排下,獨孤信換上一身較為樸素的文士常服,僅帶少數隨從,開始了對信都乃至周邊郡縣有名望的大儒和士族代表的拜訪。

第一站,是信都城內一位年逾七旬的老儒,名叫盧璟。盧氏乃河北望族,盧璟本人精通經史,北魏時曾拒官不就,隱居著書,在士林中聲望極高。

馬車停在盧府那略顯破舊的門庭前。獨孤信親自叩門,遞上名刺。門房見是北秦大將軍親至,驚得手足無措。

盧璟對於這位“不速之客”態度冷淡,甚至稱病不見。獨孤信並不氣惱,也不強求,隻是每日派人送去一些書籍、藥材和清淡食物,連續三日,皆被原封退回。

第四日,獨孤信再次親至,立於門外風雪中,朗聲道:“晚輩獨孤信,特來向盧公請教安民治政之道,非為兵事,隻為蒼生。若盧公執意不見,信便在此立候,直至盧公願賜教為止。”

風雪漸大,獨孤信的身影在門前巋然不動。一個時辰後,盧府大門終於緩緩開啟。盧璟須發皆白,立於門內,看著身上落滿積雪的獨孤信,長歎一聲:“將軍…何必如此。請進吧。”

室內,一壺粗茶,兩人對坐。獨孤信真誠請教戰後恢複、教化百姓之策,絕口不提軍事征伐。盧璟初時戒備,見其言辭懇切,漸漸放開,談及均田、興學、選官等事,見解深刻。獨孤信認真傾聽,不時發問。

雖未立刻獲得盧璟的出山承諾,但獨孤信屈尊降貴、雪中立候的消息,卻迅速在士林圈中傳開,引起了不小的震動。

緊接著,行台連續頒布兩道引人矚目的政令:

其一,“敕令各州郡縣,即刻籌措錢糧,修繕州學、縣學,聘任博士,招收生徒。所需費用,由行台戶曹酌情撥付。”

其二,“為嘉惠士林,選拔真才,特諭:將於今歲秋闈,在信都開設‘科試’。凡河北士子,無論門第高低、胡漢之彆,皆可應試。通經明法、策論優異者,將由行台量才授官,充任郡縣吏員!”

這兩道政令,如同投入平靜湖麵的巨石,激起了千層浪。修繕官學,意味著文化道統的恢複和尊重。而“科試”的宣布,更是石破天驚!它打破了魏晉以來門閥士族對官位的壟斷,為無數寒門士子和中小地主子弟,打開了一條前所未有的進身之路!

然而,此舉也立刻引發了強烈的反應。

軍中反彈:以王猛等為代表的鮮卑及寒族出身的將領,反應最為激烈。

“大將軍!”王猛在一次軍事會議後,忍不住抱怨,“那些酸儒,手無縛雞之力,隻會空談!如今天下未定,正該是我等將士用命之時,為何反去優待他們?還要開什麼科考,讓那些讀死書的人來做官?這…這豈非寒了將士們的心!”

另一員悍將附和:“就是!打天下靠的是刀把子!治理地方,讓兄弟們去當太守縣令,難道不行?何必求那些瞧不起我們的窮酸!”

軍中彌漫著一種不滿和困惑的情緒,認為這是向“無用之人”低頭。

士族觀望:而士族內部,態度也頗為複雜。中小士族和寒門士子歡欣鼓舞,摩拳擦掌準備科考。但一些高門望族,如清河崔氏、範陽盧氏的一些支係,則態度曖昧甚至抵觸。他們既渴望保全家族利益,又對北秦的“胡氣”和打破門閥的舉措心存疑慮,部分人甚至私下感歎“胡虜無百年運”,采取不合作態度。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麵對內外的壓力,獨孤信展現出了統帥的決斷力。

他特意召集了一次擴大會議,文武官員皆列席。

會上,他聽著雙方的爭論,麵色沉靜。待眾人聲音稍歇,他緩緩起身,目光如電,掃過全場,最終落在以王猛為首的武將群體身上。

“諸位將軍,”他的聲音不高,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爾等隨我出生入死,克定河北,功勳卓著,無人可及!陛下與信,從未忘記!”

他話鋒一轉,語氣加重:“然,諸位可曾想過?我等為何而戰?僅僅是為了攻城略地,稱王稱霸嗎?非也!陛下與吾等,誌在終結這數百年亂世,開創萬世太平!太平之世,豈能僅憑刀劍維係?”

他走到大殿中央,聲音洪亮起來:“馬上得天下,豈可馬上治之?!治理天下,需要律法,需要賦稅,需要教化,需要萬千官吏去執行政令!這些,豈是僅靠廝殺所能辦到?”

他指向殿外:“河北士民數百萬,難道要全靠我等軍士去管理?若無士人協助,政令不出信都,我等便是無根之木,無源之水!今日優待士人,興學選才,非是示弱,乃是固本!乃是為我大秦江山,奠定萬世不易之基!”

“科試取士,取的是才,而非門第!若有軍中子弟通曉文墨,一樣可參與考試,一樣可為官理政!這並非剝奪將士之功,而是拓寬我等立國之基!”

他最後斬釘截鐵地說道:“此事,乃陛下之誌,亦是我獨孤信定策!無須再議!諸將當約束部下,全力支持。若有陽奉陰違,阻礙新政者,勿怪軍法無情!”

一番話,擲地有聲,既肯定了武將的功勞,又闡明了長遠戰略,更表明了無可動搖的決心。王猛等將領雖心中仍有疙瘩,但也不敢再公開反對。

為了彰顯決心,獨孤信采納崔浩建議,決定舉行一個儀式性的活動——重啟信都州學。

州學舊址多年荒廢,經過簡單修葺,略複舊觀。這一日,州學門前旌旗招展。獨孤信親自率領行台文武官員,來到州學。

儀式簡單而莊重。獨孤信親手為州學匾額揭幕,並向被聘任的幾位老博士敬酒。隨後,在崔浩的主持下,舉行了一個小規模的祭孔儀式。

獨孤信並非士人,對儒家禮儀並不熟悉,但他全程神情肅穆,依禮而行。當香煙嫋嫋升起,頌讀祭文的聲音回蕩在略顯空曠的學宮中時,在場的所有士人無不動容。

這一舉動,象征意義遠大於實際效果。它清晰地傳遞出一個信號:北秦政權,並非隻是赳赳武夫,它願意尊重並接納中原文化傳統,願意按照華夏的規則來治理天下。

儒法之爭,表麵上是文武之爭,實質是統治策略的選擇。獨孤信用其強大的權威和清晰的遠見,暫時壓製了軍中的反對聲,向著文化認同與政治整合邁出了關鍵一步。河北士人的心,正在這看似微小的儀式和實實在在的科考承諾中,悄然發生著變化。

喜歡寒旌映長安:從北府小卒到天下共請大家收藏:()寒旌映長安:從北府小卒到天下共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穿越1858年的澳洲 三國群美傳 大明:開局要被誅滿門?我人麻了 開局帶娃求生,萬倍資源反哺龍國 亮劍:旅長,求求你彆打劫了! 命犯桃花,逼我成為第一深情是吧 亮劍:開局獲得係統,橫掃全球 欺我沒背景?一鍵爆改老板變老婆 重生:我的腦機接口橫掃科技圈 三秒預知:從遊戲狗托到金融之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