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西市,胡商酒肆。
喧囂的市井聲中,一個穿著不起眼灰色棉袍、頭戴襆頭的中年男子,低頭快步穿過喧鬨的大堂,掀開簾子,走進了後院一間僻靜的庫房。庫房裡堆滿了待售的皮毛和香料,氣味混雜。早已有一人在陰影中等待,正是“察事聽子”統領沈墨。
灰衣人單膝跪地,低聲道:“統領,建康飛鴿傳書。”他遞上一截細小的竹管。
沈墨接過,熟練地擰開,取出一卷薄如蟬翼的紙條,就著氣窗透入的微光細看。紙條上密布著細小的墨點,是隻有內部才懂的密碼。
“宋帝劉義隆,似與領軍將軍檀道濟嫌隙日深。檀功高震主,屢遭猜忌,近日稱病不朝。建康宮中,典簽曹昶活動頻繁,恐對檀不利。”沈墨輕聲念出破譯後的信息,眼中閃過一絲精光。典簽,是南朝宋特有的皇帝耳目機構,負責監察百官,權力極大,與大秦的“察事聽子”職能相似。
“好一個‘自毀長城’。”沈墨冷笑一聲,將紙條就著油燈點燃,看著它化為灰燼,“繼續盯緊檀道濟府邸和典簽曹昶。若檀道濟被誅,南朝江北防務,必生巨變。此乃天賜良機。”
“是!”灰衣人領命,悄無聲息地退了出去。
沈墨走出庫房,融入西市的人流,看似閒逛,腦中卻在飛速運轉。他的“察事聽子”網絡,經過數年經營,已如同無形的蛛網,悄然滲透至南朝境內。商隊、流民、僧侶、甚至被收買的南朝低級官吏,都可能是他的眼線。重點目標非常明確:一是南朝內部的政局動向,尤其是君臣關係、將相不和;二是江淮一線的軍事布防、兵力調配、糧草儲備、將領能力。
他回到位於皇城附近一處不起眼衙署內的“察事聽子”總部。這裡門麵普通,內部卻戒備森嚴,人員進出皆行色匆匆,低聲交流。不同的房間裡,有人專門負責密碼編譯,有人分析各地送來的零散信息,有人繪製精細的江淮地圖,將獲得的情報一一標注其上。
“統領,淮北三號點傳來消息。”一個下屬呈上一份報告,“南朝正在廣陵增修船塢,打造新型戰船,船體更大,疑似配備拍竿。督造者是南徐州刺史劉義康。”
沈墨走到一幅巨大的江淮水係圖前,手指點在廣陵位置:“劉義康……此人好大喜功,但確有些實乾之才。新型戰船……看來他們是想憑借水師優勢,固守長江。繼續探查,務必搞到新船圖紙或具體參數。”
“另,派往壽陽的‘釘子’回報,守將臧質,性情驕狂,與周邊守將不睦,但其治軍頗嚴,城防加固甚多,強攻不易。”
“驕狂……不睦……”沈墨沉吟著,“弱點往往在此。嘗試從其部下或周邊守將處尋找突破口,看能否離間,或收買關鍵人員。”
與此同時,長江南岸,建康城。
一座臨河的精致畫舫內,絲竹聲聲,歌舞曼妙。幾位南朝文士模樣的官員正在飲酒作樂,其中一人,衣著華貴,意態悠閒,正是南朝“典簽”係統的頭目之一曹昶。他看似沉醉於歌舞,眼角餘光卻始終留意著岸邊一個賣菱角的小販。
曲終人散,曹昶借口醒酒,獨自走到船尾。那小販看似無意地靠攏過來,低聲快速說道:“大人,北邊來的商隊有異動。他們收購的不僅是貨物,更頻繁打聽丹陽、京口一帶的糧價波動和駐軍換防時間。隊中幾個護衛,手上老繭位置似常年持弩所致,非普通商賈。”
曹昶不動聲色地拋過去一小塊碎銀,買下一把菱角,低聲道:“跟緊他們,查清落腳點和接觸的所有人。若有異動,即刻拿下。”
“是。”小販接過銀子,躬身退開,很快消失在人群中。
曹昶回到艙內,臉上笑容依舊,眼神卻冷了下來。北秦的細作,越來越活躍了。他的“典簽”並非浪得虛名,早已察覺到北方向南滲透的跡象。他的任務,不僅是監察百官,更要肅清這些來自北方的“鼴鼠”。
回到台城內的典簽署衙,曹昶立刻下令:“加強對所有北上商隊、僧侶、流民的盤查,特彆是從襄陽、壽陽方向過來的。各邊境州郡,增派暗探,反向偵查北秦的邊境防務、糧草囤積點。陛下有旨,北虜蠢蠢欲動,不可不防。”
一場無聲的戰爭,在南北之間早已展開。建康的茶樓酒肆、秦淮河的畫舫歌樓、邊境的關卡集市,都可能成為情報交換的戰場。北秦的“察事聽子”試圖深入南朝腹地,描繪其軍政虛實;南朝的“典簽”則奮力張開大網,試圖捕捉這些來自北方的陰影,並反向刺探。
長江,成了這條無形戰線的前沿。江麵上,商船往來如織,看似和平繁榮,水下卻暗流湧動。
數日後,江北,一處隱蔽的河汊。蘆葦叢中,滑出一條小漁船。船上的北秦“察事聽子”細作,剛剛與南岸過來的一個線人完成了情報交接。他獲得了一卷精心描繪的采石磯一帶江防圖,上麵標注了烽燧位置、巡邏路線、甚至水深變化。
就在他準備悄然離去時,下遊突然出現幾條快船,直撲而來!船頭站立之人,正是曹昶的手下!
“不好!被典簽發現了!”北秦細作大驚,奮力劃槳,向上遊荒僻處逃去。
一場水上追逐與廝殺瞬間爆發。箭矢破空,刀光閃爍。最終,那名北秦細作在身中數箭後,毅然將得到的江防圖塞入鉛塊沉入江中,自己則揮刀力戰而亡。
消息通過秘密渠道傳回長安沈墨處,他沉默良久。損失一名優秀的細作固然心痛,但這也證實了南朝典簽係統的效率和警惕性。南征之路,絕不會輕鬆。
“加大滲透力度,改變策略。更多利用合法商旅身份,長期潛伏,靜默蟄伏,非必要不啟動。重點目標,轉向收買南朝中下層失意軍官和官吏。”沈墨下達新的指令,“同時,在邊境製造一些小規模摩擦或謠言,吸引典簽注意力,掩護真正的行動。”
南北之間,這場沒有硝煙的情報戰,變得更加隱秘、更加複雜、也更加殘酷。每一份傳遞回來的情報,都可能浸透著鮮血與陰謀,它們被彙集、分析,最終將化為未來戰場上冰冷的決策和呼嘯的箭矢。長江天塹之上,無形的烽煙已然升起。
喜歡寒旌映長安:從北府小卒到天下共請大家收藏:()寒旌映長安:從北府小卒到天下共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