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琉球來使,海圖新篇
港外停泊的巨艦,確實與若昂描述的葡萄牙卡拉克帆船或日本安宅船截然不同。它體型更為修長,帆裝複雜,船首像雕刻著奇異的圖騰,懸掛的旗幟上繪有紅圈套著三勾玉的奇特紋章類似後世琉球王國的三勾玉紋,但略有不同)。甲板上忙碌的水手膚色較深,麵容特征更近東南亞或波利尼西亞人。
若昂舉著望遠鏡,仔細觀察後,語氣帶著驚訝和不確定:“這……這似乎是來自呂宋菲律賓)或更南方島嶼的船隻!看帆索式樣,有點像馬來亞那邊的快船,但又更大!他們怎麼會和琉球使者在一起?”
謎團更深了。
很快,幾名使者被引到了議事廳。為首者是一名中年文士,穿著帶有明顯明朝風格的服飾但細節有所不同),舉止彬彬有禮,口音奇特但能聽懂漢語官話。他身後跟著兩名護衛,體格健壯,皮膚黝黑,眼神銳利,帶著異域風情。
“下國琉球王國尚氏王官,通事鄭迵注:曆史上確有此人,後為三司官),奉國王之命,冒昧來訪明夏浩大人。”文士恭敬行禮,遞上文書,“聞大人乃天朝上國遺賢,辟居海外,英武不凡,特來拜會。”
琉球王國!這個位於日本九州和中國台灣之間的島國,此時是明朝的藩屬國,以海上貿易和中轉站聞名,號稱“萬國津梁”。他們怎麼會找到這裡?
林浩壓下心中疑惑,接過文書由李明月代為宣讀)。文書用語極其謙恭,以藩屬小國自居,表達了對“天朝人物”的仰慕,並隱約提到“近有惡鄰侵擾,海路不靖”,希望與“大人”這樣的“豪傑”建立友好關係,互通有無。
“鄭通事遠道而來,辛苦了。”林浩示意看座,“不知貴使如何知曉林某在此?又所謂‘惡鄰侵擾’,所指為何?”
鄭迵再次行禮,解釋道:“大人容稟。我琉球商船時常往來九州、堺市,近日九州劇變,商路受阻,亦聽聞肥前北隅出一豪傑,善用火器,連挫強敵,乃明國遺脈。故國王特遣在下前來探訪,以期結交。至於惡鄰……”
他臉上露出憂色:“乃是指薩摩的島津家。島津氏近年來勢力大漲,不斷侵逼我琉球屬島,攔截商船,勒索貢賦,甚至要求我王稱臣!其心叵測!我琉球力弱,難以抗衡,故欲廣結善緣,以求自保。”
島津家!九州南部的又一強大勢力!曆史上,正是島津家最終吞並了琉球。看來他們的擴張步伐已經開始了。
林浩心中瞬間閃過無數念頭。琉球的出現,是一個絕佳的機會!
1.新的貿易渠道:琉球作為貿易中轉站,可以繞過混亂的堺市和危險的平戶,直接獲取中國商品生絲、瓷器、藥材)乃至南洋貨物。
2.戰略位置:控製或與琉球交好,就等於在東海打入一個楔子,未來無論是麵對日本戰國大名,還是與南蠻、明朝交涉,都多了一個支點。
3.牽製島津:與琉球結盟,可以在南方牽製強大的島津家,緩解自身壓力。acy法理):獲得琉球王國的“承認”和“建交”,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自己的政治地位,不再是“來曆不明的海賊”。
風險在於,可能會過早引起島津家的敵視。
但利弊權衡,利遠大於弊!
“島津家狼子野心,人神共憤!”林浩立刻表現出同仇敵愾的姿態,“林某雖力薄,亦深知唇亡齒寒之理!貴國之事,林某絕不會坐視!”
他話鋒一轉:“至於互通有無,正是林某所願。我此地雖偏陋,然亦產優質硫磺、硝石,以及一些……特產的犀利火器。貴國若有需要,可用糧食、生鐵、布匹、藥材交換。此外,我水軍亦可為往來商船提供護航,確保海路暢通!”
他直接拋出了軍火貿易和護航這兩個最具誘惑力的條件。
鄭迵聞言,眼中閃過驚喜之色。硫磺硝石是戰略物資,火器更是琉球急需的!而護航則直接解決了他們的燃眉之急!
“大人高義!若真如此,實乃我琉國之幸!”鄭迵激動道,“在下即刻修書回國,稟明國王!想必國王必定欣喜!”
雙方相談甚歡,初步達成了貿易和合作的意向。鄭迵還獻上了一份禮物——包括一些南洋的香料、珍珠以及一幅精心繪製的東海海圖,比林浩現有的任何海圖都要精確和詳細!
林浩則回贈了一些玻璃器皿嘗試燒製的次品)、香水茉莉提供的配方小規模生產)和一把精心打造的燧發短銃樣品),再次讓鄭迵驚歎不已。
送走琉球使者後,林浩立刻召集核心成員。
“立刻組織一支精乾商隊,攜帶硫磺、硝石樣品和部分火器,隨琉球船隻前往那霸港琉球首都),建立固定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