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餘燼新生,暗潮再湧
震天的喊殺聲漸漸平息,海麵上的硝煙和血腥味卻久久不散。葡萄牙毛利聯合艦隊在旗艦遭受“神炮”重創、士氣崩潰的情況下,被迫放棄了進攻,拖著殘破的船體和滿滿的驚疑,緩緩撤往外海,但仍未遠離,保持著威懾性的距離。陸地上的流寇見海上靠山已退,更是作鳥獸散,逃入北方的山林。
猿港,奇跡般地撐過了這場看似必死的劫難。
但勝利的代價,慘重得令人窒息。
碼頭幾乎被徹底摧毀,岸防工事殘破不堪,棱堡多處塌陷。士兵傷亡超過三成,其中許多是經驗豐富的老兵。更令人痛心的是,軍工寮在高爐爆炸中損失了大量熟練工匠和技術資料,短期內軍工生產能力幾乎倒退至原點。儲存的彈藥、糧食也消耗殆儘。
整個港口滿目瘡痍,哭泣聲、呻吟聲處處可聞。
林浩站在棱堡的廢墟上,望著劫後餘生的景象,臉上沒有絲毫喜悅,隻有沉重的疲憊和刻骨的清醒。他知道,那“神炮”一擊,更多的是僥幸和心理威懾,絕非實力的體現。敵人隻是暫時被嚇住,一旦他們回過神來,或者探明虛實,更猛烈的報複必將到來。
“立刻清點傷亡,救治傷員,優先處理烈士遺體。”他的聲音沙啞卻穩定,“組織所有人,包括輕傷員,清理廢墟,修複最緊要的防禦設施。”
“統計所有剩餘物資,實行最嚴格的配給製。”
“派出哨探,嚴密監視敵艦隊和北方流寇動向。”
“軍工寮……儘力搶救能用的設備和材料,評估損失。”
一條條命令有條不紊地下達,慌亂的人群漸漸找到了主心骨,開始在一片狼藉中掙紮著重建秩序。
李明月帶著婦女們忙碌地照顧傷員,分發寥寥無幾的藥物和清水。雪姬不顧自身傷勢,指揮著還能行動的士兵加固工事,清剿港內殘餘的敵兵。伊呂波則埋首於堆積如山的賬目和物資清單中,試圖從廢墟裡扒出最後一點可用的資源。
那根立下奇功的青黑色“神炮”,被小心翼翼地保護起來,支架進行了緊急加固。它如同定海神針般矗立在棱堡上,雖然無人知道它還能不能再次發射,但其存在本身,就是對內外敵人的巨大威懾。
數日後,派往琉球的快船帶回了消息。鄭迵所在的“抗虜聯合艦隊”在追擊中也損失不小,且內部派係複雜,難以持久,已暫時解散退回各自領地。但經此一役,薩摩的肝付、伊集院等反對派聲勢大振,牽製了島津家大量精力,琉球的危機暫時解除。鄭迵表示,一旦穩住局勢,將儘快恢複對猿港的物資支援。
這算是難得的好消息。
又過了幾日,海麵上的毛利葡萄牙艦隊似乎終於確認了那“神炮”的恐怖威力或者說是被其不確定性嚇住),加之擔心後方生變九州西部局勢因猿港的抵抗和島津內亂而更加微妙),終於開始真正撤退休整。封鎖,暫時解除了。
猿港,獲得了寶貴的、卻不知能持續多久的喘息時間。
林浩利用這段來之不易的時間,全力投入重建。
他親自參與設計新的、更堅固的棱堡和炮台體係。
他改革了軍隊編製,強化了士官體係,並將從戰鬥中幸存下來的、表現英勇的老兵提拔為基層軍官。
他鼓勵民眾開墾港區周邊的荒地,嘗試種植從琉球帶來的番薯等耐貧瘠作物,並大力發展漁業,以求最基本的食物自給。
他甚至開放了部分繳獲的、相對不那麼敏感的戰利品如普通刀劍、布匹),獎勵給有功將士和出力甚多的民眾,勉強維持著士氣。
然而,最深重的危機,往往來自內部。
連番惡戰、物資匱乏、前途未卜,使得原本被高壓和勝利掩蓋的內部矛盾開始凸顯。
最早跟隨的林浩的村民、後來收編的浪人、投降的海盜、新附的流民……不同的群體之間因為資源分配、待遇差異開始產生摩擦和怨言。
軍工寮的毀滅性打擊,更是讓許多人對未來感到絕望,認為猿港失去了最大的依仗。
暗流,開始在廢墟之下湧動。
這一日,林浩正在視察新開辟的菜地,伊呂波匆匆趕來,臉色凝重地遞上一份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