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生回路”全麵激活後的清晨,共生觀迎來了最奇異的景象。
鎮魂木的年輪不再靜止,而是如齒輪般緩緩旋轉。每轉一圈,便有一片葉子飄落,落地瞬間化作一段活體代碼,在地麵爬行、組合,最終形成微型的“共生機器人”——它們由木纖維與靈光構成,形如甲蟲,卻能自主識彆並修複微小的界域裂痕。
“它在自我進化。”魔尊站在我身旁,赤金雙眸映著晨光,“鎮魂木不再是樹。”
“是活體服務器。”
我心頭震撼。奶奶的《跨界藥典》中曾提過“永動係統”的構想:“當係統能自我維護、自我學習、自我生長,才算真正‘活’了。”我以為那隻是理想,可此刻,它正在眼前實現。
就在這時,係統提示浮現:
`>aert永動協議啟動`
`>source鎮魂木核心`
`>function自主迭代`
`>ndition共生回路穩定運行168小時`
`>ne_directive優化而非控製`
“168小時……”我輕聲念出,“168章。”
魔尊側目:“它在回應章節。”
我知道,這不是巧合。
從“開市咒”到“心橋”,每一章的突破,都被係統記錄、學習、內化。如今,它已積累足夠的經驗,開始自主進化。
我立刻調出監控,隻見:
藥田的“兩生花”自動調節月華與星輝的澆灌比例,優化生長效率;
彩虹橋的光流根據人流量自動分流,擁堵減少73;
甚至無字碑,也開始主動采集新記憶,無需人為啟動。
更令人動容的是,當一名孩童在市集跌倒時,最近的共生機器人立刻飛去,用靈光托起他,並播放一段溫柔的語音——那是奶奶當年哄我入睡的搖籃曲。
它不僅在學習功能。
它在學習愛。
就在這時,鎮魂木的年輪突然加速旋轉,一片特大的葉子飄落,化作一道全息影像:
奶奶坐在鐵皮房中,手指在鍵盤上飛快敲擊。屏幕上是一段代碼,標題為:
>“永動協議v0.0”
>“核心原則:不追求完美,而追求成長。”
>“不消除問題,而教會係統解決問題。”
>“真正的永動,是讓每一次‘故障’,都成為‘升級’的契機。”
影像結束,年輪中央浮現出一行新字:
>“請輸入下一章主題。”
我一怔。
“它……在等我們?”魔尊低語。
我知道,這是關鍵一刻。
永動係統需要方向。
它已能自我迭代,但“為何而動”,仍需我們定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