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默將一旁的移動電視拉過來,直接按了遙控鍵。
一個ppt出現在液晶電視屏幕上。
林默做的這個ppt,其實並沒有做很多張。
“瑞星采用輕資產、快取店模式,避開目前市麵上眾多咖啡品牌連鎖在空間體驗上的重投入,通過小店模式,降低租金和運營成本,快速複製,用數量和密度覆蓋更廣泛的客群......”
“強大的數字化運營,目前,門店、用戶、產品基本上都是全數字化的,免費會員模式,更是能培養一大批的品牌粉絲。”
“12年,計劃開到1000家直營門店,直接超過星巴克在國內的門店數量。”
“兩年內擴張到2000家以上。成為國內咖啡連鎖品牌第一。”
“赴美,納斯達克,敲鐘。”
“......”
劉筱全程看著林默演講,從肢體動作,到麵部表情管理。
很難想象對麵這個年輕人隻是一個普通的大學生,更像是一個習慣於給公司員工開會甚至洗腦的大老板。
當然以林默目前的成就,也確實當得起一聲大老板的稱呼。
林默第一次將“瑞星咖啡”的野心徹底暴露在彆人麵前。
雖然他沒有放開來細講,
但是他覺得在劉筱這種級彆的大佬眼中,
是能夠做到透過現象看本質的。
不要小看這些商業大佬的頂尖思維。
如果林默不是仗著自己是個重生者,
“茶嶼”和“星芒”的成功給足了他底氣。
目前他還真不一定有資格跟她進行思維碰撞。
投資,不單單隻是投項目,更是投人。
林默的演講隻進行了三分鐘,
一開始帶著審視態度的劉筱,已經開始頻頻點頭了。
很多品牌在創立之初,都是誤打誤撞地開創出一種商業模式,
很少有像“瑞星”這樣,把目光看得如此長遠,
就像前麵有一盞明亮的指明燈,照亮了前方的路。
演講在五分鐘之內就結束了。
劉筱陷入了沉思,
她的右手放在辦公桌上,除了大拇指外的四根手指在輪番敲擊著桌麵。
如此反複三次,最後目光灼灼地看著林默。
“你這次融資,我不建議你直接進入a輪,而是prea。”
prea就是介於種子輪與a輪之間的融資。
瑞星一開始注冊,林默就以瀚海投資的名義入股了,那時就算是種子輪。
林默的目光和她對視,等待她接下來的發言。
劉筱:“我以個人的名義,投資2000萬美元,我們先把門店做到500家,然後再開啟a輪。”
2000萬美元,以當前的彙率,折合成人民幣就是接近1.3億。
劉筱繼續道:“如果順利的話,a輪我就會邀請多家投資公司進來。”
劉筱就跟她自己一開始說的那樣,
她不會跟林默兜圈子。
林默:“筱姐,你的條件呢?”
劉筱笑了笑:“我要瑞星20的b股。”
融資中的ab股,核心是同股不同權的股權架構。
在不稀釋創始人控製權的前提下引入外部資本。
a股通常由外部投資者持有,一股對應一份投票權,享有正常的分紅,增值等收益權。
b股僅由創始人、核心團隊持有,一股對應多份投票權,收益一致,但是擁有對公司重大決策的絕對控製權。
劉筱接著開口:“我的加入不單單是注資進來,2000萬美元占20,瑞星的估值就是1億美元,對於資本運作,我的能力和資源,可以讓它走得更快,更穩!”
劉筱的開價很合理,甚至有溢價的成分在裡麵。
瑞星也確實需要一位金融圈的大佬,後期收割韭菜,鐮刀才能更鋒利。
既然看好瑞星,劉筱就果斷出手,不點也不拉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