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國的突然到訪和無聲離去,像是在平靜的湖麵上投下了一塊巨石,漣漪久久不散。
青龍鎮政府辦公室的氣氛變得前所未有的詭異。
之前那些看熱鬨、幸災樂禍的眼神,如今都變成了敬畏和探究。江澈那個角落裡的座位,仿佛被劃上了一道無形的界線,成了凡人勿近的禁區。他不再是一個普通的新人,而是成了一個能讓縣公安局長親自上門、談笑風生間又讓其無功而返的“神秘人物”。
王建國主任的態度更是發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他不再差使江澈乾這乾那,甚至每天早上都會主動過來,用一種請教的口吻問道:“小江,今天這茶,有什麼講究沒有?”
江澈依舊是那副雲淡風輕的樣子,泡茶,看書,偶爾用眼角的餘光掃一眼電腦屏幕上的掃雷遊戲。他知道,張建國的退卻隻是暫時的。隻要“尋找英雄”這陣風還在刮,他就永無寧日。
他內心吐槽:“這幫人是不是閒得沒事乾?一個水庫而已,至於嗎?有這精力去搞搞經濟建設不好嗎?非得逮著我一個想摸魚的好青年往死裡薅?”
他想得沒錯。風不但沒停,反而愈演愈烈。
省廳領導的表揚,市委書記的批示,像兩管最猛烈的雞血,打進了安民縣領導班子的血管裡。找不到那個“吹哨人”,已經不僅僅是工作失職,更是政治上的不覺悟。
兩天後,一個更高規格的“‘10·26’水庫險情事件聯合調查組”正式成立,進駐了青龍鎮。
組長是縣委副書記親自掛帥,副組長則是縣紀委副書記和公安局副局長劉振。成員更是抽調了公安、紀委、組織部、宣傳部等多個核心部門的精乾力量。這陣仗,比調查一個副縣級乾部的貪腐案還要隆重。
調查組的到來,讓整個青龍鎮的氣氛瞬間從狂熱轉為肅殺。
公安局副局長劉振,是個出了名的“鐵麵判官”。他和他那位更注重權謀和人情世故的上司張建國不同,劉振是個純粹的技術官僚,信奉證據,崇尚邏輯,辦案向來是一根筋,不查個水落石出絕不罷休。
調查組在鎮政府臨時征用了一間大會議室作為辦公室,牆上掛起了巨大的安民縣地圖和青龍鎮地形圖,上麵用紅藍鉛筆標注著各種記號。
第一次全體會議上,劉振就否決了之前所有的猜測。
“什麼內部老同誌,什麼省城專家,在沒有證據之前,都是臆測!”劉振的聲音不大,卻擲地有聲,“我們是警察,是紀委乾部,我們辦案,隻講證據鏈!現在,我們唯一掌握的物證,就是那通打到縣應急辦的匿名電話!”
他走到地圖前,用一根指揮棒重重地點在青龍鎮西頭的一個紅圈上。
“電話是從這裡打出去的。技偵部門已經確認,是鎮西頭‘好運來小賣部’的公用電話。我不管打電話的人是誰,是神仙還是妖怪,他總得接觸電話吧?他總得站在那塊地上吧?他是個活生生的人,是人,就一定會留下痕跡!”
劉振的目光掃過在場的所有調查組成員,眼神銳利如刀。
“我命令,立刻封鎖‘好運來小賣部’周邊區域!技術科、痕檢科全體出動,對那個電話亭,進行地毯式勘查!提取所有指紋、腳印、毛發等微量物證!信息科,調取當天、前一天、後一天,方圓五百米內所有的基站數據和道路監控,進行比對分析!走訪組,對小賣部老板娘和周邊所有居民,進行第二輪、第三輪詳細問詢,任何一個細節都不能放過!”
“我們的目標,不是去幻想一個高人,而是要還原一個事實!”
劉振的這番話,讓所有人都精神一振。這才是專業,這才是辦案!之前那種捕風捉影的瞎猜,跟過家家一樣。
命令一下,調查組立刻高速運轉起來。
幾輛警車呼嘯著開到鎮西頭,拉起了長長的警戒線。穿著白色勘查服的技術人員,拿著各種專業設備,將那個孤零零的、平時無人問津的公用電話亭圍了個水泄不通。
這消息像長了翅膀一樣,瞬間傳遍了整個青龍鎮。
“出大事了!警察把西頭那個小賣部給封了!”
“聽說是在找那個英雄留下的線索!”
“我的天,這跟拍電影似的,找個人而已,用得著這麼大陣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