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刻,江澈感覺自己不是站在會議室門口,而是站在了命運的斷頭台前。
古德邦研究員的目光,並不銳利,反而帶著一種學者的溫潤。但就是這溫潤,透過厚厚的老花鏡片,像兩束無形的探照燈,將江澈從裡到外照得通透。他精心構建的所有心理防線,在那一瞬間土崩瓦解。
他手裡攥著的那份“自汙”發言稿,此刻仿佛有千斤重,又燙得像一塊烙鐵。上麵的每一個字,都變成了嘲笑他自不量力的罪證。
跑!
這是江澈腦海裡唯一的念頭。他甚至已經想好了路線,轉身,下樓,衝出大院,打一輛三輪車,直接消失在青龍鎮的茫茫人海中。
然而,他的雙腿像是被灌了鉛,動彈不得。鎮長李衛國和書記孫大海,已經看到了這曆史性的一幕。
“哎呀!古研究員,您怎麼出來了?”李衛國三步並作兩步,熱情地迎了上去,臉上洋溢著恰到好處的驚喜。
他看到古德邦的目光一直落在江澈身上,而江澈則是一副呆若木雞、魂不附體的模樣,李衛國心中立刻了然。
他懂了!
這是高人相見,神交已久,一朝得見,千言萬語儘在不言中!江澈這孩子,定是被古研究員這種國寶級專家的氣場給鎮住了,激動得說不出話來!
“古老,我來給您介紹!”李衛國無比自豪地將手搭在江澈僵硬的肩膀上,用力拍了拍,那力道差點把江澈的魂給拍散了,“這位,就是我跟您提過的,我們鎮裡那位對古建築保護有獨到見解的年輕同誌,江澈!”
孫大海也適時地走上前來,笑著補充道:“也是我們‘一橋雙景’方案的最初提出者。小江,還愣著乾什麼?快跟古研究員問好啊!”
江澈感覺自己像個提線木偶,被兩隻無形的大手推到了台前。他張了張嘴,喉嚨裡像是卡了一塊乾饅頭,一個音節都發不出來。他隻能僵硬地扯動嘴角,試圖擠出一個微笑,結果那表情比哭還難看。
古德邦研究員推了推眼鏡,仔細地端詳著眼前的年輕人。
這就是那個給他寫信的“知音”?
眼前的江澈,麵色蒼白,眼神躲閃,渾身上下都透著一股“彆看我、彆理我、我什麼都不知道”的恐慌。這與他想象中那個筆鋒藏拙、胸有丘壑的形象,似乎相去甚遠。
然而,古德邦非但沒有失望,眼中反而閃過一絲更加濃鬱的欣賞和了然。
他看透了。
這年輕人,不是怯場,不是無能。這是一種返璞歸真!是一種洗儘鉛華後的赤子之心!
在如今這個浮躁的、人人都削尖了腦袋往上爬的時代,哪裡還能找到這樣麵對榮譽和讚美,卻驚慌失措、避之唯恐不及的年輕人?他這副模樣,恰恰證明了他內心的純粹與淡泊!那封信裡流露出的風骨,與眼前這個手足無措的年輕人,在精神內核上,是完全統一的!
“好,好哇!”古德邦伸出有些乾枯的手,緊緊握住了江澈冰涼的手,激動地搖了搖,“江澈同誌,神交已久,今日一見,果然是聞名不如見麵,見麵更勝聞名!”
江澈:“???”
他感覺自己握住的不是一隻手,而是一塊燒紅的炭。他想抽回來,卻被對方攥得死死的。
聞名不如見麵,見麵更勝聞名?您老是從我這副見了鬼的表情裡,看出了什麼驚為天人的內涵嗎?
“古老,您……您過獎了。”江澈終於從牙縫裡擠出幾個字,聲音都在發顫。
“不過獎,一點都不過獎!”古德邦拉著他的手,轉身就往會議室裡走,一邊走一邊對李衛國和孫大海說,“李鎮長,孫書記,這樣的年輕人,才是你們青龍鎮最寶貴的財富啊!有他在,何愁古跡不興,文脈不斷!”
李衛國和孫大海對視一眼,都在對方眼中看到了“英雄所見略同”的欣慰和自豪。
會議開始了。
江澈被安排在了最顯眼的位置,緊挨著古德邦研究員。他如坐針氈,感覺身邊不是坐著一位和藹的老專家,而是一台全功率運行的x光機。
輪到他發言時,江澈深吸一口氣,拿出了那份準備已久的“自汙”神文。他決定,哪怕是自爆,也要完成這次的戰略目標。
“尊敬的……”
他剛起了個頭,古德邦就擺了擺手,打斷了他。
“小江同誌,不必念稿子了。”古德邦笑嗬嗬地說,“那些官樣文章,我聽得耳朵都起繭了。你啊,就隨便聊聊,聊聊你心裡最真實的想法,聊聊你對那座老橋的感情。”
“轟!”
江澈感覺自己的天靈蓋都被掀開了。
不讓念稿子?還要聊真實想法?
這不等於直接卸掉了他所有的盔甲,讓他光著身子站在眾人麵前嗎?他的真實想法是什麼?他的真實想法是“這破橋千萬彆塌,塌了我就得加班,加了班我就沒法摸魚”啊!
這話能說嗎?
江澈的大腦瞬間一片空白,冷汗順著額角滑落。
看著他那副冷汗直流、嘴唇發白、一個字都憋不出來的“窘迫”模樣,會議室裡的領導們又一次“懂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李衛國心想:看看,這才是真正的實乾家!讓他寫材料、搞彙報,他一竅不通。但讓他乾實事,他就能化腐朽為神奇!這是典型的“拙於言而敏於行”啊!
孫大海心想:他不是說不出來,他是不想說!他是不屑於用言語來標榜自己的功勞!這份風骨,這份定力,太難得了!
古德邦更是心生愛憐:這孩子,太實誠了!讓他說那些虛頭巴腦的場麵話,簡直是要他的命!這才是做學問、乾事業該有的赤子之心!
於是,古德邦主動替他解了圍:“好了好了,看來小江同誌不習慣在這樣的場合講話。沒關係,你的那份心意,我們所有人都感受到了。”
說著,他轉向眾人,朗聲道:“‘一橋雙景,古今交輝’,這個提議,堪稱神來之筆!它不僅解決了交通發展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它保留了一段曆史,守護了一份記憶!它讓發展和傳承不再是二選一的難題,而是相得益彰的風景!我提議,我們應該為提出這個方案的同誌,為支持這個方案的青龍鎮領導班子,鼓掌!”